乙肝小二阳存在性传播风险,需采取安全措施 。这是因为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而性接触是其中一种途径。在性接触过程中,如果双方有开放性伤口或黏膜破损,病毒就可能通过这些途径进入体内,导致感染。
李明远
2022-09-15 07:09
共1个回答
遗传性乙肝不具有传染性 。这是因为遗传性乙肝是指由于家族遗传因素导致的乙肝病毒感染,而非通过传染途径传播。在乙肝病毒感染中,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体液接触或母婴垂直传播,而不是遗传。因此,遗传性乙肝患者不
李明远
2022-09-15 01:56
共1个回答
乙肝两对半24项阳性通常不具有传染性 。乙肝两对半中,第二项是乙肝表面抗体,第四项是乙肝E抗体。这两项阳性不代表携带了乙肝病毒,只是代表既往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但机体的免疫力较强,已经清除血液当中的病毒,
蒋卫民
2022-03-18 14:27
共2个回答
乙肝一般指慢性乙型肝炎。通常情况下,慢性乙型肝炎大三阳患者血液干了后没有传染性。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日常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及体液中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病毒含量较高,离开人体后,一般会在数小
任正新
2022-03-27 02:53
共1个回答
成人乙肝自愈后无传染性。
乙肝自愈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能够清除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恢复健康状态。此时,血液中的病毒载量极低或检测不到,因此不具备传染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自愈并不代表完全治愈,可能仍存在携带状态,需要定期监测和咨询医生。
邬喆斌
2024-09-25 18:23
共1个回答
乙肝自愈后仍具传染性。
乙肝自愈是指患者在没有接受任何治疗的情况下,自身免疫系统能够清除体内的乙肝病毒,使肝功能恢复正常。虽然病毒被清除,但患者的血液、体液等仍可能含有乙肝病毒,因此仍具有传染性。因此,即使自愈,患者仍需注意个人
邬喆斌
2024-10-11 13:48
共1个回答
乙肝性肝硬化可能会传染给家人。
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硬化阶段仍然存在活性,并且可以通过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给他人,因此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及接种疫苗,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除了乙肝外,
任正新
2024-11-06 09:43
共1个回答
乙肝通常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当健康人接触到受污染的物品或与感染者进行直接接触时,病毒可能会进入其血液循环系统中,导致感染。此外,母婴传播也是常见的传播方式之一
任正新
2024-12-25 09:40
共1个回答
乙肝病毒在适宜条件下可在体外存活数日至数周。温度较高或干燥环境下,病毒存活时间相对较短。
乙肝病毒在体外失去传染性是指乙肝病毒在离开人体后,其活性和传染性减弱或消失,不再具有传播能力。在理想条件下,如低温、干燥的环境中,乙肝病毒
任正新
2025-03-03 11:26
共1个回答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染性在血液中的HBV-DNA水平较高时较强,与免疫状态有关。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体内携带乙肝病毒,但没有出现肝炎症状的人群。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免疫耐受期时,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处于稳定状态,病毒复制活跃度较低,此时传
任正新
2025-03-03 11:26
共1个回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