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腕腹胀痛怎么按摩缓解

汤嘉 精神心理科
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咨询

手腕腹部疼痛可以通过按揉内关穴、合谷穴、太冲穴、阳陵泉穴、三阴交穴等方式进行改善。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操作,避免自行盲目处理以免加重病情。

1.内关穴: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该穴位具有宁心安神、和胃降逆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引起的不适现象。如果存在上述情况,则可以配合医生通过按揉的方式进行处理。

2.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该穴位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血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等症状。若出现上述不适症状时,则可遵医嘱通过按揉此部位来减轻不适感。

3.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背部,在第1跖趾关节近端,拇趾本节后方凹陷处。该穴位具有平肝息风、清热利湿以及舒筋活络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目眩、急躁易怒、月经不调、胁肋疼痛等病症引起的手腕部胀痛的症状。此时也可以通过按揉此位置来进行辅助改善。

4.阳陵泉穴: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在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该穴位具有舒筋散寒、祛风除湿以及消肿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小便不利等病症引起的不适现象。因此,若是存在上述情况,则可以通过按揉此位置来达到一定的缓解效果。

5.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该穴位具有健脾益肾、调理气血以及补益肝肾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腹胀腹泻、呕吐吞酸、遗尿、遗精、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及不孕症等病症引起的不适现象。此时则可以通过按揉此位置来得到改善。

除此之外,还可以按揉劳宫穴、水沟穴等穴位。建议患者平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也要注意饮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炸鸡等。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治疗。

2023-10-23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女性久坐小腹胀痛怎么缓解
女性久坐小腹胀痛可以考虑腹部按摩、热敷疗法、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方法来缓解。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潜在的疾病。 1.腹部按摩 腹部按摩通过轻柔地按压、揉捏腹部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适用于因经前综合症、消化不良等引起的轻微腹部不适。在进行此步骤时,应确保动作温和,避免对子宫造成压力。 2.热敷疗法 热敷可以增加局部血流,减少组织水肿,并放松平滑肌,从而减轻腹痛。对于由月经痛、肠痉挛等原因造成的下腹胀满有较好的效果。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袋中的水温以防止灼伤皮肤。 3.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改变久坐习惯,适当运动如瑜伽、普拉提等,可增强核心肌群力量,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症状。适合长期存在久坐导致的小腹胀满者。开始任何新的锻炼计划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 4.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能涉及非处方止痛药如布洛芬、萘普生等,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减轻腹痛。对于由慢性盆腔炎、卵巢囊肿等疾病引起的小腹持续性胀满有效。服药期间需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发生。 针对小腹胀痛的情况,建议患者平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调理,尽量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面条等,有利于身体恢复。
下腹胀痛怎么办缓解
下腹胀痛可以考虑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法进行缓解。 1.药物治疗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非甾体类抗炎药来缓解疼痛。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炎症反应,从而减轻下腹部不适。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有效缓解轻至中度的下腹胀痛,适用于由炎症引起的症状。对于因月经期间子宫收缩引起的轻微下腹胀痛,或者由于盆腔炎导致的下腹胀痛,可考虑使用此类药物。 2.物理治疗 热敷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疗法,可用热水袋或暖宝宝等物品轻轻放置于下腹部,每次约15-20分钟,每日数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有助于缓解下腹胀痛。其作用机制是利用热量使组织温度升高,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对于一些功能性下腹胀痛,如经前综合症或慢性盆腔炎,热敷可能有较好的效果。 3.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身体恢复,提高免疫力,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对于长期存在下腹胀痛的情况,应首先从生活细节入手,如合理安排工作休息时间,均衡膳食,以期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此外,如果下腹胀痛持续不减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可能性,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