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医治病为什么叫调理药

包荣 中医内科
周口市中心医院 三甲
咨询

中医治病之所以叫做调理药,是因为中药性味平和、药效持久且无毒副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慢性病、老年性疾病等疾病。

1.药物性质:中医认为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功效与作用,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的功效,而黄连则有清热燥湿的作用。通过选择合适的中药材进行搭配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2.药效持久:中医的调理药通常以温和的方式发挥作用,不会立即产生强烈的刺激反应。因此,它们能够持续地发挥药效,并对身体进行全面的调节。

3.无毒副作用:相比西药来说,中医的调理药一般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因为它们是基于传统的中医药学理论制成的,经过了长期实践验证,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有着较高的保障。

4.适用范围广:中医的调理药适用于各种年龄层次的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由于其温和的特点,不会给患者带来过大的负担,适合长期服用。

总之,中医调理药的优势在于其温和的特性、药效持久以及无毒副作用等方面。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人体质特点来选用适当的调理药物,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2024-04-24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中医治病有哪些阶段
中医治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辨证论治等阶段。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发生前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中医强调治未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起居规律等方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未病先防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养生保健,可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在生活方式上,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成年人应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 2.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后,采取措施防止病情恶化或发展为严重的疾病。既病防变可以避免病情恶化,提高治愈率。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症状加重、新的症状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3.病愈防复 病愈防复是指在疾病治愈后,采取措施防止病情复发。病愈防复可以减少病情复发的可能性。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方法,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病情复发的可能性。可以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病因、病位、病性等,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患者应详细向医生描述自己的症状,包括症状的具体表现、出现的时间、加重或缓解的因素等。辨证论治可以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治疗。中医强调因人而异,通过辨证论治,可以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在中医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饮食习惯,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同时,在康复期间应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针灸为什么能治病
中医针灸之所以能治病是因为通过刺激腧穴可以调节腧穴功能亢进、腧穴功能低下、经络功能紊乱、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病理变化,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1.腧穴功能亢进 腧穴功能亢进是指腧穴异常兴奋或过度活跃,导致其调节作用失衡。腧穴是人体经络上的特定位置,与脏腑、器官等有密切关系。当某一腧穴功能过于亢进时,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异常。针对腧穴功能亢进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封闭、穴位注射等,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可有效缓解不适症状。 2.腧穴功能低下 腧穴功能低下指某些腧穴无法正常发挥调节作用,可能导致相关疾病的病情加重或治疗效果不佳。对于腧穴功能低下的患者,可以采用艾灸疗法来增强腧穴的功能,如足三里穴、关元穴等。 3.经络功能紊乱 经络功能紊乱是指经络系统的气血运行不顺畅或者失去正常的生理活动规律,从而影响了脏腑和肢体的功能状态。若确诊为经络功能紊乱,则需要通过中药内服的方式来进行调理,比如遵医嘱服用龙胆泻肝丸、逍遥丸等药物改善病情。 4.气血运行不畅 气血运行不畅会导致体内血液循环受阻,使气血不能到达病位而出现各种病理变化,进而引发一系列疾病。针对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可以通过刺血疗法来促进气血的流通,例如耳尖放血、十宣放血等。 5.脏腑功能失调 脏腑功能失调通常由外感六淫、情志内伤等因素诱发,这些因素会导致脏腑气机升降出入运动障碍,进而影响到气血津液的正常输布和运行,表现为气血逆乱。若是存在脏腑功能失调的现象,则要配合医生通过刮痧的方法来辅助调理,如背部刮痧、腹部刮痧等。 建议定期进行体检以监测潜在的健康问题,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