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抑郁症吐血了是怎么回事

吴铜 精神心理科
湖北省中医院 三甲
咨询

抑郁症患者出现吐血的症状时,可能是由于情绪激动、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肝硬化等导致。

1.情绪激动:如果抑郁症的患者存在焦虑症状,如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或者伴有敌对妄想、被害妄想等症状。此时若患者的病情加重,可能会使患者的情绪过于激动,从而诱发应激性溃疡,进而引起吐血的情况发生,并可伴随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盐酸舍曲林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消化性溃疡:患有抑郁症的人群由于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抑郁状态,容易影响到正常饮食,当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后,会进一步损伤胃肠黏膜,导致肠胃功能紊乱,继而引发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随着疾病发展,会使局部组织充血、肿胀,在剧烈活动的情况下会导致毛细血管破裂,造成吐血的现象,还会伴有反酸、嗳气、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缓解。

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多见于既往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者,由于乙肝病毒持续复制,侵犯肝脏细胞,引起门脉高压症,导致食管胃底静脉丛壁变薄、扩张,呈串珠状、结节状或卷曲状,管径超过相应部位黏膜下层静脉丛,一旦破裂就会形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大量出血时可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严重者可因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需要在医生操作下使用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同时遵医嘱应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抗休克,配合复方环磷酰胺片、恩替卡韦分散片等药物抗病毒治疗。

4.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通常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反应,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患病以后会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症状,当胃部受到外力撞击时,会引起胃内小血管破裂,导致吐血现象发生。可以遵从医嘱口服胶体果胶铋胶囊、铝碳酸镁颗粒等药物治疗。

5.肝硬化: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损害,与遗传、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患病之后会导致肝脏结构异常,肝功能减退,还会影响身体内的凝血因子合成,所以会有吐血的情况发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脾切除术等方式治疗。

除上述情况以外,若是患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红斑狼疮等疾病也有可能会导致此症状。此时应及时前往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就诊,完善问诊、精神检查等明确诊断。

2024-01-02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产前抑郁症是怎么回事
产前抑郁症可能与遗传因素、激素变化、心理社会因素、睡眠障碍以及营养不足等有关,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孕妇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1.遗传因素 产前抑郁症可能具有家族聚集性,患者亲属患抑郁症的风险较高。因此,如果孕妇的母亲、姐妹等直系亲属有抑郁症病史,则其本人更容易患上产前抑郁症。这类人群可通过心理咨询进行缓解。 2.激素变化 怀孕期间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从而增加产前抑郁症的风险。例如,孕酮和雌激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情绪波动,进而诱发产前抑郁症。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进行治疗。 3.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包括生活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孕妇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比如,工作压力大、经济负担重、夫妻关系不和谐都可能是产前抑郁症的诱因。对于此类原因引起的产前抑郁症,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4.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指难以入睡、频繁醒来或早醒等情况,长期存在可导致情绪低落、疲劳等症状。失眠是常见的产前抑郁症症状之一,可以通过改善睡眠环境、调整作息时间等方式来缓解。必要时也可以遵医嘱服用苯二氮卓类安眠药进行治疗。 5.营养不足 营养不良会影响大脑功能,使人容易感到疲倦、情绪低落。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叶酸、维生素D和B族维生素,对预防产前抑郁症有益。日常饮食中应包含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除此之外,建议定期进行孕期心理健康评估,以早期发现并干预产前抑郁症。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开具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测定等相关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的身体疾病。
躁狂抑郁症是怎么回事
躁狂抑郁症,又称为双相情感障碍,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异常、脑结构异常、心理社会因素以及药物副作用等有关,其症状包括情绪高涨和低落的周期性交替。鉴于双相情感障碍的复杂性和治疗的重要性,建议寻求专业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1.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躁郁症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若父母一方患有此病,则子女患病风险较高。因此,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基因检测和心理咨询,以早期发现并干预可能的风险。 2.神经生化异常 神经递质平衡失调可能导致情绪波动较大,进而诱发躁郁症。常用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调节大脑内神经递质水平来缓解症状。 3.脑结构异常 脑部结构异常包括海马体、杏仁核等部位体积减小,这些区域与情绪调节有关。这会导致患者出现情感反应过度的情况。针对脑结构异常导致的躁郁症,可采用经颅磁刺激或深部脑刺激等方法改善相关症状。 4.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应激事件或长期处于压力环境中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躁郁症的症状表现。心理治疗中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个体识别并改变不良思维模式,从而减轻症状。 5.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皮质类固醇、甲状腺素等,在高剂量下使用时会引起情绪高涨、失眠等症状,类似轻度躁狂发作。如果确定是由药物引起的症状,应该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或者更换其他替代药品。 躁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策略。建议密切监测患者的睡眠质量,因为睡眠障碍是该疾病的常见伴随现象。必要时,可以考虑进行睡眠研究以评估睡眠模式,并制定适当的管理计划。
精神抑郁症是怎么回事?
精神抑郁症的病因可能涉及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生活事件压力、人格特质以及脑结构异常等。由于其可能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建议患者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1.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精神抑郁症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若亲属患有此病,则患者患病风险较高。因此,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基因检测和心理评估,以早期发现并干预潜在的风险。 2.神经递质失衡 神经递质是参与调节情绪的重要化学物质,其平衡状态影响着个体的情绪反应。当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失衡时,会导致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等症状出现。抗抑郁药物通过增加这些神经递质的浓度来缓解症状,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物氟西汀、舍曲林等。 3.生活事件压力 生活中遭遇重大负性事件,如丧偶、离婚、失业等,可能会导致个体产生强烈的负面情感体验,从而诱发抑郁症。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良的认知模式,减少对负性生活事件的过度反应。 4.人格特质 某些人格特征,如内向、敏感、悲观等,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受到生活事件的压力而患上抑郁症。心理咨询师可以运用各种技术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并学习应对压力的有效策略。 5.脑结构异常 大脑中的海马体、杏仁核等结构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这些结构的异常可能导致情绪处理障碍。磁共振成像(MRI)可用于评估患者的脑部结构变化,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 针对精神抑郁症,建议关注睡眠质量,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可辅助改善病情。
微笑抑郁症是怎么回事
微笑抑郁症可能与心理应激反应失调、脑功能紊乱、神经递质失衡、睡眠障碍、社会支持不足等有关,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心理应激反应失调 当个体经历压力时,大脑皮层会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变化。长期过度的压力会使大脑对压力的反应失调,从而影响情绪调节。心理咨询是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解决问题技巧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识别并应对负面思维模式,改善情绪状态。 2.脑功能紊乱 脑功能紊乱是指大脑中神经递质平衡被打破,导致情绪控制能力下降,出现抑郁症状。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可用于调节神经递质水平,缓解抑郁症状。 3.神经递质失衡 神经递质失衡会影响大脑内多巴胺、血清素等化学物质的正常传递,进而干扰情感表达和调节。常用药物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可以增加神经递质的浓度以提高情绪稳定性。 4.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可能导致生物钟紊乱,影响昼夜节律,进一步扰乱情绪调节过程。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包括建立规律作息时间表、减少咖啡因摄入量以及进行放松练习,必要时可服用苯二氮卓类安眠药促进睡眠。 5.社会支持不足 缺乏社会支持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受到生活事件的影响而产生消极情绪,加剧抑郁症状。建议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寻求亲友的理解和支持,也可以加入互助小组与其他经历过类似困境的人交流经验。 建议定期进行心理咨询,监测心理状态的变化,同时注意饮食健康,均衡膳食,保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维护身心健康。
产后抑郁症是怎么回事
产后抑郁症可能是由遗传因素、激素变化、心理因素、睡眠障碍、社会支持不足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遗传因素 产后抑郁症可能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若母亲患产后抑郁,其女儿发生抑郁的风险较高。因此,可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等。 2.激素变化 产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导致神经递质失衡,引起情绪波动。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帕罗西汀片、舍曲林片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3.心理因素 部分产妇由于角色转变不适应、对自身形象改变产生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从而诱发产后抑郁症。建议通过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指导,采取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心理治疗等方法来改善症状。 4.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可能导致大脑功能减弱,影响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进而增加产后抑郁症的风险。睡前适当泡脚有助于放松身心,促进睡眠。但需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5.社会支持不足 如果产妇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增加患上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是关键,可通过参加母婴俱乐部、志愿者活动等方式扩大社交圈。 患者应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和评估。必要时,可以通过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测定、脑电图等检查排除其他潜在的身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