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出现舌头底下滋水的情况,主要考虑是脾阳不振、脾胃虚寒、肝气郁结、阴虚火旺以及湿热内盛等因素所导致。此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诊断,而后可根据具体病因和医生的指导建议进行对症治疗。
1.脾阳不振:多由长期饮食不当引起,可使脾气运化功能失常,并造成体内寒湿之邪过盛,从而出现舌下滋水的症状表现,同时还可能伴有大便溏泄、肢体浮肿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附子理中丸或者参苓白术散等药物进行调理治疗。
2.脾胃虚寒:由于外感风寒、饮食生冷等原因,可能会伤及脾胃阳气,致使脾胃虚寒,而形成痰饮积聚于胃部,进而表现为舌底有水状物质的症状。此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小建中合剂或者香砂养胃丸等药物进行调理治疗。
3.肝气郁结:如果情绪抑郁,情志失调,则可能导致肝气郁结,影响到脾胃的功能运行,导致水液无法正常排出体外,堆积在体内引发水肿,还可伴随胸闷、嗳气、吞酸等症状。此时需要遵医嘱应用舒肝解郁胶囊、柴胡疏肝散等药物进行调理治疗。
4.阴虚火旺:通常是由于房事过度或者长时间熬夜所致,会导致肾阴亏虚,肾脏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独亢,火热之邪循经上炎于口,进而会出现上述症状,同时还会伴有眩晕耳鸣、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不适症状。此时需遵医嘱服用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补肾降火类药物进行治疗。
5.湿热内盛:若经常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火锅、烧烤等,且未积极运动锻炼,加强身体代谢能力时,可使得湿热之邪蕴结于脾胃之间,影响到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从而出现此现象,一般还会有腹胀纳呆、恶心呕吐、神疲乏力等临床表现。对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散、龙胆泻肝丸等清利湿热类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过度,同时还要注意保暖,尽量做到清淡饮食,少吃过于油腻、肥厚的东西,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