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内热上攻头顶痛什:原因

杨熙 中医内科
信阳市中心医院 三甲
咨询

内热上攻头顶痛即内热上攻而致头痛。内热上攻导致的头痛一般与阴虚火旺、肝郁气滞、血瘀、湿热郁蒸以及外感风寒等因素有关。

1.阴虚火旺:若患者体内有阴液亏损、滋润濡润的功能减退,或不能制阳热的现象称为阴虚,同时伴有体内火热旺盛的症状称为火旺,两者共同作用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从而出现内热上攻的情况,进而会出现头痛。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方中重用黄连以泻相火、清胃热为君药,辅以熟黄芪健脾益气、生津止渴,滋阴降火;当归补血和营,调达气血,茯苓淡渗利湿,白术健脾燥湿,使邪有所去而正自复。

2.肝郁气滞:由于情志不畅、饮食失节等原因,可能会导致肝脏失去疏泄功能,进而影响到人体内的阴阳平衡,容易出现内热上攻的情况,表现为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胁肋胀痛等症状。建议遵医嘱应用柴胡舒肝丸进行调理,该药物由豆蔻、陈皮、厚朴(姜制)、柴胡、川芎、香附(醋制)、芍药、枳壳(麸炒)、甘草组成,具有疏肝理气、解郁的功效。

3.血瘀:多是因血液运行障碍所致,通常会引起脏腑、经络等部位缺血、缺氧,并会刺激头部神经,从而引发头痛。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血府逐瘀胶囊改善,用药后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4.湿热郁蒸:如果长期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或者经常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则有可能会导致身体中的湿气过盛,无法排出就会形成湿热之气,也会造成内热上攻的情况发生,甚至还会伴随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大便不成形、小便发黄等症状。对此应遵医嘱使用龙胆泻肝丸治疗,此药物由龙胆、柴胡、栀子(酒炙)、泽泻、车前子(盐炙)、木通、当归(酒炙)、地黄、炙甘草组成,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

5.外感风寒:若在天气寒冷时没有做好保暖措施,受到冷空气侵袭则可能诱发感冒,出现发热、恶寒、无汗、头痛等症状。此时需要遵照医嘱通过荆防颗粒治疗,该药物是由麻黄、羌活、藁本、荆芥穗、防风、柴胡、川芎、苍术等中药材组合而成,具有辛温解表的功效。

此外,从中医角度来说,还可能是肾精不足所导致,建议及时前往医院中医内科就诊并完善望诊、问诊等相关检查后对症治疗。

2024-02-07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头顶痛原因
头顶痛可能是高血压、颅内压增高、神经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高血压 当血压持续升高时,会对脑血管产生压力,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损伤,从而引起头痛。此外,高血压还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形成微小血栓,堵塞脑血管,进一步加重头痛。控制高血压是缓解头痛的关键,常用药物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2.颅内压增高 颅腔内容物增多或颅腔容积减小,都会导致颅内压力超过正常范围而增高。颅内压增高会引起头痛、呕吐和视力模糊等症状。降低颅内压是治疗颅内高压的主要方法,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呋塞米、甘露醇等利尿剂进行治疗。 3.神经性头痛 神经源性头痛通常由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如肌肉紧张或神经传导异常。这些紊乱会导致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失衡,进而引发头痛。非处方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可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神经性头痛。 4.偏头痛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神经细胞兴奋性紊乱都可能导致偏头痛发作。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神经性疾病,常伴随家族史。对于存在偏头痛病史的人群,建议定期服用预防性药物以减少发作频率,例如抗癫痫药托吡酯、加巴喷丁等。 5.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时,会发生短暂的电生理活动异常放电,引起剧烈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局限于面部的一侧,且可能呈阵发性发作。针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药物治疗,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若药物无效,则可考虑微创手术如射频电凝固术来阻断神经信号传递。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并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和减轻头痛症状。必要时,可以进行头颅CT扫描或MRI成像以评估颅内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