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出现一生气就伏肿现象,多可能是正常现象,但也不排除是气滞血瘀、脾虚、肾阳虚、气血不足等因素影响,建议根据以上因素选择针对性方法改善症状。
1、正常现象
如果患者在平时经常情绪激动,可能会使体内气血运行加快,从而出现面红目赤、咽喉肿痛等症状。一般属于正常现象,建议患者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经常生气,有助于缓解症状。
2、气滞血瘀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情绪暴躁易怒状态,可能会影响体内气血运行,出现气滞血瘀,影响体内水湿运化功能,从而出现身体水肿、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症状。建议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心态,避免经常生气,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血府逐瘀丸、柴胡舒肝丸等药物治疗。
3、脾虚
如果患者经常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可能会加重脾脏负担,影响脾脏运化功能,从而出现大便溏稀、四肢不温、水肿等症状。建议患者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量进食小米粥、面条等食物,调理脾脏。必要时,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等药物治疗。
4、肾阳虚
肾阳虚主要是由于素体阳虚、年高肾亏等因素引起的。由于肾阳虚衰,温煦失职,气化失权,患者可能会出现畏寒、肢冷、面色苍白、水肿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5、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情绪波动大等因素引起的。由于气血不足,患者可能会出现畏寒、肢冷、水肿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八珍颗粒、归脾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适当进食红枣、枸杞等食物进行调理。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