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为什么打免疫球蛋白要签字

张苡慎 风湿免疫科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三甲
咨询

打免疫球蛋白前需要患者或家属签字,以明确知晓可能的医源性感染、变态反应、心脑血管意外、药物过敏反应、注射部位感染等风险。

1.医源性感染

医源性感染是由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病原体通过医疗器械、侵入性操作传播给患者的现象。因此,在使用免疫球蛋白前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告知可能的风险和预防措施。

2.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是机体受到某些刺激后发生的一种异常免疫反应,包括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类。例如,青霉素等药物可能导致速发型变态反应;而食物、花粉等可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接种免疫球蛋白时需警惕可能出现的变态反应。

3.心脑血管意外

心脑血管意外是指心脏或大脑血管突然阻塞或破裂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严重者可致死。如患者对免疫球蛋白中的成分存在个体差异产生不良反应,则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4.药物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通常由个体对某种特定药物产生过度免疫应答所致。为了防范此类风险,在使用免疫球蛋白之前必须进行皮试以确定是否存在过敏反应。

5.注射部位感染

注射部位感染是由于针头消毒不彻底或者皮肤屏障受损导致细菌进入体内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热敷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缓解不适的目的。

此外,建议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以及注射部位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感染迹象。

2024-04-15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为什么移植要打免疫球蛋白?
为什么移植要打免疫球蛋白?这是因为移植后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易发生感染,此时使用免疫球蛋白可以提供暂时的保护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巨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感染后状态都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异常,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对于这些疾病,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免疫球蛋白。 1.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生的疾病,在骨髓内异常增殖,导致血液中单克隆IgM水平升高。这种病理性IgM可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高粘滞血症等并发症。巨球蛋白血症患者需要使用免疫调节药物进行治疗,如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 2.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介导的疾病,此时机体会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包括免疫球蛋白。这些抗体可以与自身组织相互作用,导致炎症和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以及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 3.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处于高度活跃状态,以清除癌细胞,此时会产生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其中IgG4型免疫球蛋白升高最为显著。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其特征为血清IgG4水平增高和组织中大量浆细胞增生。常用治疗方式包括糖皮质激素、烷化剂、非甾体抗炎药等。 4.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器官移植后,移植物中的抗原会刺激宿主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导致T淋巴细胞攻击移植物,进而引发排斥反应。而免疫球蛋白能够与T淋巴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抑制其活性,从而减轻排斥反应。T细胞功能检测通常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的CD4+和CD8+T细胞比例及其亚群分布,还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 5.感染后状态 感染后状态是指机体受到某种病原体侵袭后,免疫系统对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应答,此时体内会出现多种免疫球蛋白,包括IgA、IgM和IgG等。感染后状态的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阿奇霉素、利巴韦林等。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免疫球蛋白异常。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骨髓穿刺活检、甲状腺功能测定等辅助检查。
打免疫球蛋白为什么疼

打免疫球蛋白通常是指注射免疫球蛋白,注射免疫球蛋白疼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过敏、局部感染、药物刺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原因导致的。

1、正常现象

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免疫活性分子,能够调节身体免疫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在注射免疫球蛋白时,可能会对局部皮肤造成一定的刺激,从而出现疼痛的症状,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通常在一段时间后会逐渐缓解。

2、过敏

如果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并且对免疫球蛋白过敏,在注射免疫球蛋白后,可能会诱发过敏反应,从而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瘙痒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等药物涂抹患处进行治疗。

3、局部感染

如果在注射免疫球蛋白时,患者没有注意局部皮肤的护理,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受到细菌感染,从而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

4、药物刺激

如果患者在注射免疫球蛋白疫苗时,注射的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药物对局部皮肤造成刺激,从而引起疼痛、发热等不适症状。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多喝水的方式进行缓解,也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进行改善。

5、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由于免疫球蛋白对血小板的破坏,可能会导致患者在注射免疫球蛋白疫苗后出现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片、醋酸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症状没有得到好转,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