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脾胃虚弱、水湿内停的情况,则可导致患者出现脾虚湿盛的症状。此时可以前往中医院进行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针灸、按摩等方法来进行缓解。
1.药物调理:脾虚湿盛者通常会出现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症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丸或者人参健脾丸等药物进行调理。
2.针灸疗法:在中医上来说,任脉和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均有关联,而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具有补益脾胃、调畅气机的作用。因此对于脾虚湿盛所引起的腹泻、便秘等情况,可以通过针刺该穴位来改善症状。此外还可以配合其他穴位一起使用,如公孙穴、天枢穴、神阙穴等,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3.推拿:推拿即通过对人体特定部位的刺激来调整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若存在脾虚湿盛的情况时,可通过专业人员的操作对关元穴、丰隆穴等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起到温通经络、健运脾气的功效。
4.拔罐: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式产生负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达到舒筋活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除湿健脾等作用的一种疗法。若脾虚湿盛者伴有肢体沉重、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可通过拔罐的方式进行缓解。
5.艾灸:艾灸是指用艾叶制成的艾柱或艾绒,在身体需要的地方点燃,熏灼皮肤,激发经气活动,温通经脉,扶正祛邪的疗法。若脾虚湿盛者还伴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腹痛腹泻等症状,也可遵医嘱采用艾灸的方法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治疗方法需由专业的医师进行操作,并且要在医生的辨证下用药,以免加重病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的食物,还要注意保暖,及时增添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