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孩子如果出现低血压的情况,可能是由于身体消瘦、遗传因素、失水过多、急性出血、心功能不全等导致。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1.身体消瘦:若患者本身比较消瘦,体内的血容量就会减少,从而引起血压偏低的现象。此时可以通过加强营养的方式改善症状,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等。
2.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人存在低血压,则可能会通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使其发病几率增加。一般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特殊处理。
3.失水过多:如果患者出现了严重呕吐、腹泻等症状时,会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从而引发脱水的情况发生,也会诱发上述情况。可以适当喝淡盐水或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来补充体液,以免电解质紊乱影响身体健康。
4.急性出血:如果患者在平时从事高危职业,比如高空作业者、体育运动员等,受到外伤后会出现大出血的症状,从而造成血容量下降,引发一过性低血压的情况发生。此时可以在短时间内适量服用多潘立酮片、健胃消食口服液等药物缓解症状。
5.心功能不全:若患有心脏疾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可因心脏供血不足而使回心血量明显减少,进而降低循环血量和血压水平。需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以及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等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以延缓病情进展。
此外,还可能与休克、主动脉狭窄、动脉导管未闭等原因有关。如果患者的不适症状长期无法得到好转,应及时前往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例如CT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等,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