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免疫球蛋白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

2023-11-30284人阅读
何巍

何巍 三甲

朝阳市第二医院 - 风湿免疫科

口服的免疫球蛋白一般是指注射用丙种球蛋白。其功效是增强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等;作用包括治疗川崎病、血清病等疾病;副作用主要包括过敏反应、病毒感染等。

1.功效:注射用丙种球蛋白的主要成分是健康成年人血浆分离后经过低温乙醇法纯化制得的抗体球蛋白制剂,具有增强免疫力和预防传染病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体液免疫缺陷所致的各种反复发作或者难治性感染的情况。此外,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运动障碍症以及多发性硬化症也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2.作用:注射用丙种球蛋白可用于治疗川崎病,通过中和致热原和抗黏膜充血因子而减轻急性期症状,并有助于防止冠状动脉扩张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该药物也可用于预防血清病,如在进行放射治疗时使用,可减少对淋巴细胞的损伤并降低发生血清病的风险。

3.副作用:

部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发热、寒战、恶心呕吐、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通常属于一过性的不良反应,停药后大多可以自行缓解。如果症状严重,则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4.其他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对该品有过敏史者禁用此药。另外,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用药期间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咨询医生并进行相关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举报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免疫球蛋白的功效与作用
免疫球蛋白具有抗感染、抗病毒、抗毒素、自身免疫病治疗以及免疫缺陷病辅助治疗等功效与作用。使用免疫球蛋白时需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抗感染 免疫球蛋白中的IgM、IgG等成分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中和外源性病原体,从而发挥抗感染作用。通过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的方式给药,适用于多种细菌性和病毒感染性疾病。 2.抗病毒 免疫球蛋白中含有针对特定病毒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以与病毒结合并中和它们,从而抑制其复制和传播。对于某些急性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在医生指导下可考虑使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 3.抗毒素 免疫球蛋白能中和外源性毒素,减轻由毒素引起的组织损伤。当出现蛇咬伤或其他中毒情况时,应遵照医师意见给予患者大剂量免疫球蛋白以对抗毒素。 4.自身免疫病治疗 自身免疫病通常由于机体对自身抗原产生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免疫球蛋白具有调节自身免疫应答的作用,有助于控制病情。对于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者,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 5.免疫缺陷病辅助治疗 免疫球蛋白含有多种抗体,能够提高免疫缺陷患者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对于HIV感染者,常采用定期输注方式增强机体抵抗力。 需要注意的是,免疫球蛋白是一种血液制品,使用前需确保无任何已知过敏史。此外,对于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谨慎使用,以免引起出血副作用。
免疫球蛋白的功效与作用
免疫球蛋白具有抗感染、抗病毒、抗毒素、自身免疫病治疗以及免疫缺陷病辅助治疗等功效与作用。使用免疫球蛋白时需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抗感染 免疫球蛋白中的IgM、IgG等成分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中和外源性病原体,从而发挥抗感染作用。通过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的方式给药,适用于多种细菌性和病毒感染性疾病。 2.抗病毒 免疫球蛋白中含有针对特定病毒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以与病毒结合并中和它们,从而抑制其复制和传播。对于某些急性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在医生指导下可考虑使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 3.抗毒素 免疫球蛋白能中和外源性毒素,减轻由毒素引起的组织损伤。当出现蛇咬伤或其他中毒情况时,应遵照医师意见给予患者大剂量免疫球蛋白以对抗毒素。 4.自身免疫病治疗 自身免疫病通常由于机体对自身抗原产生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免疫球蛋白具有调节自身免疫应答的作用,有助于控制病情。对于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者,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 5.免疫缺陷病辅助治疗 免疫球蛋白含有多种抗体,能够提高免疫缺陷患者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对于HIV感染者,常采用定期输注方式增强机体抵抗力。 需要注意的是,免疫球蛋白是一种血液制品,使用前需确保无任何已知过敏史。此外,对于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谨慎使用,以免引起出血副作用。
免疫球蛋白副作用
免疫球蛋白可能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过敏性皮疹、发热、头痛和关节痛。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1.注射部位疼痛 由于免疫球蛋白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在注射后可能会刺激局部组织产生炎症反应,导致患者感到明显的针刺感或酸胀感,并且这种不适感通常会持续数小时至一天不等。如果疼痛程度较轻,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如果疼痛严重并且伴有红肿等症状,则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治疗。 2.过敏性皮疹 部分体质敏感的人群在接触免疫球蛋白时可能出现超敏反应,引起皮肤发红、瘙痒、起泡等症状,即为过敏性皮疹。对于轻微的过敏性皮疹,可以通过冷敷缓解症状;但对于严重的过敏性皮疹,如大范围水疱形成,则需遵医嘱服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止痒和消炎治疗。 3.发热 当机体受到免疫球蛋白刺激后会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其中包括体温调节中枢的激活,从而引发发热现象。针对低热可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贴退烧贴、温毛巾擦拭身体等方法来降低体温;而对于高热则需配合医生给予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进行退热治疗。 4.头痛 免疫球蛋白进入体内后可能会诱发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进而影响到大脑的功能,表现为头部剧烈疼痛的症状。对于轻度头痛可以尝试放松身心、避免过度劳累等方式来缓解;但若是频繁发作或者伴随恶心呕吐等情况,则要考虑是否存在颅内压增高的情况,此时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潜在疾病。 5.关节痛 长期应用免疫球蛋白可能导致自身抗体水平升高,这些抗体有时也会攻击自身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包括骨骼肌和软骨结构,从而引发关节痛。对于由免疫球蛋白引起的关节痛,主要通过非甾体类抗炎药来进行治疗,例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这类药物能够有效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关节处的炎症反应和疼痛感。 在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是否有新的不适症状出现,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以及均衡饮食,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免疫球蛋白副作用
免疫球蛋白的副作用可能包括注射部位红肿、荨麻疹、关节炎样症状、血清病和肾功能损害。 1.注射部位红肿 由于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在注射后出现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可表现为注射部位的红、肿、热、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感染。 2.荨麻疹 荨麻疹是机体对某些物质发生过敏反应导致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使用免疫球蛋白可能会引起机体释放组胺及其他具有炎症活性的介质,使肥大细胞脱颗粒,进而引发上述表现。典型症状包括瘙痒性斑块或丘疹,可能伴有水肿、红斑等症状。 3.关节炎样症状 当患者受到致敏原刺激时,机体免疫系统会异常激活,产生IgE抗体并与其上的受体结合,从而诱发炎症反应。使用免疫球蛋白后,其中的异源蛋白成分可能会成为潜在的抗原分子,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IgE抗体,进一步活化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促使它们分泌多种炎症介质,如白介素-4、5、6等,这些介质能够通过旁路途径促进补体系统的活化,进而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关节处,引发类似关节炎样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通常发生在注射后的几天内。 4.血清病 血清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过敏反应,主要是由接受含有蛋白质的大分子物质,如免疫球蛋白,所引起的机体产生的IgG类抗体与自身抗原进行交叉反应所致。典型症状包括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以及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等,有时还伴随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5.肾功能损害 肾功能损害可能是由于免疫球蛋白中的异源蛋白成分作为抗原分子诱导机体产生IgE抗体,进而活化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使其释放出大量的炎症介质,这些介质作用于肾脏,导致肾小管损伤和肾小球炎症。可能出现尿量减少、颜色改变、浮肿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急性肾衰竭。 在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任何异常症状,以避免潜在的副作用。如有不适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处理并降低风险。
免疫球蛋白的副作用
免疫球蛋白的副作用可能包括注射部位红肿、荨麻疹、关节炎、血清病和肾功能损害。 1.注射部位红肿 由于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对注射的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导致局部出现炎症反应。可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热、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感染扩散至周围组织。 2.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会在短时间内消退。典型症状为皮肤上出现红色风团和剧烈瘙痒,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 3.关节炎 当机体受到致敏原刺激后,会产生IgE抗体,当IgE与肥大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时,会引发一系列的生物活性效应,包括释放组胺和其他介质,这些介质会导致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粘液分泌增多,从而引起支气管痉挛、肺水肿或其它过敏反应。主要症状包括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长期发作还可能导致关节畸形。 4.血清病 血清病是由于机体接受异源性蛋白如免疫球蛋白后产生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皮肤、关节腔或肾脏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因为机体对注入的外源性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并沉积在组织中。典型症状包括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和肌肉疼痛等。 5.肾功能损害 肾功能损害可能是由免疫球蛋白中的蛋白质成分对肾脏造成损伤所致。可能表现为尿量减少、尿色改变、浮肿等症状,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慢性肾衰竭。 使用免疫球蛋白需密切观察身体变化,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免疫球蛋白针的功效与作用
免疫球蛋白针具有抗感染、抗病毒、抗毒素、抗过敏以及自身免疫病治疗等功效与作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以确保安全性及有效性。 1.抗感染 免疫球蛋白针中的IgG能够特异性地结合并中和相应的病原体,阻断其对机体的侵袭和破坏。主要用于预防或治疗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2.抗病毒 免疫球蛋白针中的IgG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识别和中和多种病毒的能力,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和扩散。可作为辅助手段用于治疗由特定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3.抗毒素 免疫球蛋白针中含有针对各种外源性毒素的特异性抗体,能中和这些毒素以减轻其毒性效应。适用于蛇毒、蜂毒等外源性毒素导致的中毒症状。通常通过注射给予患者。 4.抗过敏 免疫球蛋白针中的IgE抗体可以与肥大细胞上的受体结合,阻止其释放组胺和其他介质,从而缓解过敏反应。对于严重过敏反应,医生可能会考虑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来迅速控制病情。 5.自身免疫病治疗 免疫球蛋白针中的IgG分子模拟了自身抗原,诱导Treg细胞产生抑制性细胞因子,进而调节自身免疫应答。Treg细胞通过分泌IL-10和TGF-β等抑制性细胞因子来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因此,免疫球蛋白针可用于自身免疫病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免疫球蛋白针时需严格遵守医嘱,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此外,对免疫球蛋白针有过敏史者禁用。
丙种免疫球蛋白的功效与作用
丙种免疫球蛋白具有抑制自身免疫应答、治疗溶血性贫血、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重症肌无力等功效与作用。使用时需注意,上述提及的疾病涉及药物治疗,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1.抑制自身免疫应答 由于丙种球蛋白中含有多种抗体,可中和体内的抗原、补体等致病因子,从而起到抑制自身免疫应答的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在接受免疫调节治疗时,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丙种球蛋白来控制病情活动。但是,使用前需评估患者的输液反应风险及既往对人免疫球蛋白或制剂中任何成分的过敏史。 2.治疗溶血性贫血 因为丙种球蛋白含有IgG,能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而被吞噬细胞清除掉,减轻溶血症状。对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需要快速控制溶血发作时,可以遵医嘱使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 3.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由于丙种球蛋白中的IgG分子能够与巨核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刺激其产生血小板相关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促进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提高血液凝固能力。当患者出现急性出血倾向时,医生会立即给予大剂量静脉注射以迅速提升血小板计数。 4.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 由于丙种球蛋白具有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可抑制巨噬细胞活化,减少神经损伤部位的炎症反应,有助于修复受损神经纤维。对于急性期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医生会建议早期开始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 5.治疗重症肌无力 由于丙种球蛋白中含有多种抗体,其中IgG分子通过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号传递,缓解重症肌无力的症状。重症肌无力患者在接受免疫调节治疗时,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丙种球蛋白的用量和疗程长度。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提及的所有适应症都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丙种球蛋白。此外,对个体差异敏感的患者,如老年人或有既往过敏史者,应密切监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人体免疫球蛋白的功效与作用
人体免疫球蛋白具有抗感染、抗病毒、抗毒素、抗过敏、自身免疫病治疗等功效与作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以确保安全性及有效性。 1.抗感染 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等能通过经典途径介导补体活化,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中和多种细菌表面的外毒素,从而发挥抗感染作用。主要用于预防或治疗由特定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可遵医嘱注射使用。 2.抗病毒 免疫球蛋白中含有针对不同类型的病毒的抗体,这些抗体能够识别并中和相应的病毒,阻止其进入宿主细胞复制和传播。可用于治疗由特定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系列疾病。需遵照医生指导进行静脉注射或其他给药方式。 3.抗毒素 免疫球蛋白中的IgG分子可以特异地结合外源性毒素,如蛇毒、破伤风梭菌产生的外毒素等,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促进吞噬细胞清除这些外源性物质。适用于治疗由外源性毒素导致的中毒症状。通常采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患者。 4.抗过敏 免疫球蛋白具有抑制机体产生IgE类抗体的作用,进而减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其他介质,减轻过敏反应的症状。对于某些特定的过敏反应,如花粉症或食物过敏,有显著效果。按处方规定剂量口服或皮下注射。 5.自身免疫病治疗 免疫球蛋白含有多种自身抗体,可通过与自身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被巨噬细胞所吞噬消化掉,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主要针对一些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使用免疫球蛋白时应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等局部反应,以及全身性反应如发热、头痛等。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停药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