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膏药时出现皮肤有渗液的情况,可能是过敏反应、湿疹、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慢性劳损等引起。此时建议患者及时将膏药揭掉,并且用碘伏进行消毒处理。
1.过敏反应:如果自身属于易过敏体质,在贴膏药后可能会对膏药中的某些成分产生过敏反应,从而会出现局部红肿、瘙痒等症状,甚至会刺激血管扩张,使局部组织渗透压增大,导致皮肤有液体渗出的症状发生。此时应及时去除过敏原,可遵医嘱服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药物治疗。
2.湿疹:由于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中或者接触了化学物质,会导致皮肤受到损伤,所以会引起湿疹的发生。在患病期间通常会导致皮肤瘙痒、糜烂以及刺痛感等不良症状,当患者撕下膏药以后,就会出现上述现象。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涂抹炉甘石洗剂、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药膏来进行治疗。
3.接触性皮炎:通常是由于接触了刺激性的物品所造成的一种现象,比如染发膏、化妆品等,这些都容易刺激到皮肤黏膜,从而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患者出现上述情况。此时可以使用硼酸溶液对患处进行冷敷,然后外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4.神经性皮炎:可能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如过度劳累、焦虑不安、紧张抑郁和生活、工作困难等,常为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多发生在颈部、肘部、小腿伸侧等,自觉阵发性奇痒,遇摩擦及搔抓后可加重并可呈苔藓化表现,即硬币大小的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粗糙如树皮样,覆有鳞屑,淡褐色或苍白色斑片,边界清楚,触之有颗粒感。此时需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注意休息,必要时可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片、阿伐斯汀胶囊等抗组胺类药物缓解不适。
5.慢性劳损:若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可能会因肌肉反复被牵拉而形成慢性劳损,进而导致局部水肿,表现为疼痛、麻木等症状,还可伴有活动受限的表现。一般经适当休息后即可改善,也可通过按摩、热敷等方式予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