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退烧后身体发冷颤抖怎么办

祁航 全科
鹤岗市人民医院 三甲
咨询

退烧一般指退热,退热后身体发冷颤抖,可以通过适当增添衣物、多喝热水、口服药物、物理降温、静脉注射等方式进行改善。

1、适当增添衣物

出现上述症状多考虑是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如果不注意自身保暖,可能会使身体受到凉气入侵,从而出现身体发冷、颤抖等症状。建议患者适当增添衣物,多喝温水,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2、多喝热水

患者在退热后可能会大量出汗,从而使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可能会引起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建议患者多喝温水,及时补充身体所需要的水分,同时也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改善上述症状。

3、口服药物

如果患者在退热后,没有做好身体的保暖工作,导致身体受到寒气入侵,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适当进食温热的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粥等,有利于促进身体恢复。

4、物理降温

如果患者发热的情况比较严重,通过上述治疗无法得到有效改善,还可以通过温毛巾擦拭身体的方式进行改善,也可以通过冰袋冰敷的方式进行处理。

5、静脉注射

如果患者发热后,体内的细菌感染比较严重,而且出现了持续高热的情况,通过上述治疗无法得到有效改善,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静脉注射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

除此之外,建议患者注意饮食清淡,可以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如柚子、丝瓜、茄子等,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熬夜。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2023-09-22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小孩退烧后发冷打冷颤怎么办
小孩退烧后发冷打冷颤可以采取适当增加衣物保暖、补充温热食物、贴退热贴、服用抗感冒药物、中药调理等治疗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适当增加衣物保暖 适当增加衣物保暖可以通过增加衣物厚度或者使用加厚的被子来实现。适当的增加衣物保暖能够有效地帮助身体保持温度,从而减轻因退烧后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发冷、打冷颤的症状。 2.补充温热食物 补充温热食物如姜汤、红枣水等,可提高体内热量,缓解不适感。温热食物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手脚冰凉现象;同时还能提供一定的能量储备,对抗寒冷天气带来的负面影响。 3.贴退热贴 退热贴是一种常见的物理降温方法,在额头、颈部、腋下等处贴敷即可。退热贴中含有高分子凝胶,能通过皮肤表面吸收并散发体内的热量,起到辅助降低体温的作用。 4.服用抗感冒药物 如果小孩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感冒药物进行治疗。这类药物具有解热镇痛的效果,能够有效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止痛作用。 5.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是指通过中药材煎煮或冲泡等方式给予患者内服,以调整其体质为目的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中医认为发烧后出汗是邪气外泄的过程,此时应避免再用寒凉之品伤及阳气,故不宜立即进补。 此外,家长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若孩子持续出现畏寒、倦怠等情况,则需警惕病情反复或继发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呕吐后身体发冷怎么办
呕吐后身体发冷可以采取热敷治疗、艾灸疗法、生姜水饮用、附子理中丸、藿香正气水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应尽快就医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1.热敷治疗 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从而减轻不适症状。适用于因呕吐引起的腹部不适。需注意热敷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2.艾灸疗法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的作用,能够改善体表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由外感风寒所致之恶寒、发热等症有较好效果。施灸时应选择穴位准确,并控制好时间及距离以防烫伤。 3.生姜水饮用 生姜水具有解表散寒的功效,能有效缓解因外感风寒引起的畏寒怕冷等症状。适合在感冒初期或者体质偏寒的人群服用。对胃肠道刺激较大,不建议空腹饮用。 4.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中的附子、白术等成分可起到温中健脾的效果,有助于祛除体内寒邪,恢复脾胃功能。此药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导致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5.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中含有的藿香、陈皮等中药成分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能够缓解胃肠不适引起的畏寒、恶心呕吐等症状。本品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症状。孕妇、儿童及过敏者慎用。 针对呕吐后身体发冷的情况,应立即停止进食和饮水,以减少胃肠负担。同时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以便排除其他潜在疾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