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发抖,中医认为多考虑是气血不足引起的,也不排除是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肾阳虚等原因导致的,可以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气血不足:如果患者长期饮食不当或过度劳累可能会耗伤体内气血,从而出现身体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膳食,适当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以及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缓解症状。必要时也可以遵医嘱服用八珍颗粒、十全大补丸等药物进行调理。
2.脾胃虚弱:如果平时不注意饮食健康,经常暴饮暴食或者过多食用生冷寒凉类食物,容易损伤到脾胃,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症状。可以适当调整饮食习惯,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进行改善,比如小米粥、山药粥等。同时还可以配合艾灸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穴、关元穴等。
3.中气下陷:可能是先天性发育不良造成的,发病以后会导致机体失去固摄的功能,所以会诱发上述现象。此时可以通过针刺疗法的方式进行处理,也可以通过按摩腹部等方式进行缓解。
4.肾阳虚:可能与年龄增长、房劳过度等因素有关,典型症状有肢体浮肿、畏寒怕冷、精神萎靡等。可遵医嘱使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药物进行调理,同时还应加强体育锻炼,如慢跑、打太极拳等。
5.中风:通常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种疾病,患病以后会导致颅内压增高,也会对神经造成刺激,从而出现头晕头痛的现象。随着病情的发展甚至还会伴有语言功能障碍的情况。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严重者则需要及时去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治疗。
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低血糖、贫血等原因造成的,建议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