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医治病的四大根本是什么

王明皓 中医内科
邢台市人民医院 三甲
咨询

临床上并没有中医治病的四大根本的说法。中医治病的根本是辨证论治、整体观念、调和气血、扶正祛邪、标本同治。

1.辨证论治:中医治疗疾病时需要先进行望闻问切等检查,然后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以及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要从全身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局部的症状。

3.调和气血:中医治疗疾病时会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气血运行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使气血通畅,从而促进病情恢复。

4.扶正祛邪:中医治疗疾病时还会注重扶助机体正气,同时清除体内的病邪,从而使患者的身体得到有效的调整。

5.标本同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医生会将疾病分为不同的阶段来进行治疗,即所谓的标本同治。

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上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从而增强抵抗力,有利于身体健康。

2023-11-10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中医认为功能性胃肠病的病因根本是
中医认为功能性胃肠病的病因根本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体质薄弱、脾胃虚弱、外邪侵袭等,治疗需辨证施治,如饮食不节引起的可选用保和丸,脾胃虚弱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建议患者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1.饮食不节 长期饮食不当、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受损,食物不能及时消化吸收,进而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改善饮食习惯来缓解症状,如定时定量进食、减少高脂、高纤维食物摄入等。 2.情志失调 情志内伤可直接损伤脏腑气血阴阳,使气机逆乱,从而引起胃痛、呕吐、嗳气、吞酸等症。若肝郁日久,影响脾的正常运化功能,则会导致食欲减退、腹胀便溏等消化道症状。此类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舒肝解郁胶囊、逍遥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 3.禀赋体质薄弱 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机体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病变,出现恶心、呕吐、呃逆等不适症状。针对此原因引起的不适症状,可以采取针灸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比如足三里穴、中脘穴等穴位。 4.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是指脾胃纳运失职,以纳运无力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证候,包括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等症状。其主要原因是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无法将水谷精微转化为营养物质并输布全身,进而导致上述不适症状的发生。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等药物进行调理。 5.外邪侵袭 外邪侵袭是指外界病邪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导致身体出现病理变化,常见症状有发热、头痛、肢体酸楚等。当风寒湿邪侵入脾胃时,会引起脾胃功能紊乱,进一步发展为脾胃虚弱,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对于由外邪侵袭所致的症状,通常需要采用祛风、散寒、除湿的方法进行治疗,例如遵医嘱服用荆防败毒散、藿香正气水等药物。 建议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以及电子胃镜检查。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食或食用刺激性食物,有助于减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