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医叫调理

2024-04-24393人阅读
于勋

于勋 三甲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 - 中医内科

中医叫调理的原因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等生理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学上,调理是指通过对患者的身体进行调养和改善,以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通常情况下,在临床上可以通过中药、针灸等方式来进行调理,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同时还可以结合推拿、按摩等方式辅助治疗,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疾病的患者都适合进行调理。对于症状较为严重且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则不建议盲目进行调理,以免延误病情。因此,如果需要进行调理,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举报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为什么不建议中医调理多囊
不建议中医调理多囊是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高泌乳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等病因导致的,中医调理可能效果不佳,不利于病情恢复。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1.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生殖内分泌代谢疾病,涉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糖脂质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等。中医调理可能无法有效改善这些病理生理过程。该病的治疗通常需要个体化方案,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如口服避孕药调节月经周期和改善激素失衡。 2.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引起的全身代谢低下的疾病,患者会出现体重增加、水肿等症状。中医调理可能会加重病情。治疗甲减通常采用左旋甲状腺素替代疗法,起始剂量需小且逐渐调整至合适水平。 3.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是指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中医调理可能对缓解部分症状有益。确诊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处方,补充相应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4.高泌乳素血症 高泌乳素血症由多种原因引起,会导致女性出现闭经、溢乳、不孕等症状。此时不宜用中药进行调理。针对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溴隐亭等药物来降低催乳素水平。 5.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和其他代谢紊乱。中医调理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治疗胰岛素抵抗常需综合考虑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如二甲双胍等。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建议定期监测激素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可以遵医嘱服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醋酸氯地孕酮等激素类药物来进行治疗。
为什么叫病灶
因为该部位存在异常或病变,所以被称为病灶。其可能由多种病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结核病、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外伤等,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1.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当机体免疫系统对结核菌产生过度反应时,会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和炎症渗出,形成结核性肉芽肿。抗结核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如异烟肼、利福平等。 2.糖尿病 高血糖状态导致微血管病变,影响神经功能,从而出现感觉异常的情况。此外,高糖环境可刺激周围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神经传导障碍。控制血糖水平是关键,可通过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进行治疗,常见药物有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 3.高血压 血压持续升高会对脑部血管壁造成压力,长期如此会引起脑血管痉挛甚至破裂出血,表现为头痛、眩晕等症状。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如氢氯噻嗪、β受体拮抗剂如美托洛尔以及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等。 4.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细胞生长迅速且难以被机体免疫系统有效清除,这些癌细胞可能会侵犯周围的正常组织并释放促炎因子,导致局部疼痛和不适感。手术切除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例如根治性肾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等。 5.外伤 外伤可能导致软组织损伤或骨折,引起局部血肿和炎症反应,进而形成硬块即为病灶。对于外伤患者,首先需要清创处理伤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必要时还需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和肿胀,常用药物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 建议定期进行体检以早期发现潜在健康问题,特别是针对以上提及的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有助于预防相关风险。
中医调理讲究什么
中医调理讲究辨证论治、整体观念、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经络调理等。 1.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进行中医调理时,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并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位。 2.整体观念 在中医理论中,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即人的身体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在调理过程中,需考虑季节变化、地域差异对患者的影响,以达到最佳的调理效果。 3.调和阴阳 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失衡则会导致疾病。中医调理旨在恢复阴阳平衡,通过调整饮食、作息等方面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对于阴虚火旺的人群,可适当食用滋阴降火的食物,如百合、枸杞等。 4.情志调节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会影响人体的脏腑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调节情志,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当出现不良情绪时,要学会及时调整。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倾诉等方式释放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5.经络调理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可以遵医嘱进行简单的穴位按摩,如按摩太阳穴可缓解头痛;按摩足三里可调理脾胃;按摩涌泉穴可补肾强身等。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在中医调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或压力过大。同时,建议定期复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