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热也不怕冷可能是阳虚体质、气郁体质、阴虚火旺体质、湿热体质、血瘀兼寒体质等导致的。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阳虚体质: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当等因素可导致机体阳气亏虚,温煦失职而偏于寒冷,从而出现畏寒肢冷、喜暖耐寒、面色晄白无华等症状表现。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2.气郁体质:多因情志不畅、外邪侵袭等因素影响所致,会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阴阳失去平衡而致病,进而表现为情绪抑郁、善太息、多叹气、形体消瘦、精神疲倦、畏寒肢冷等症状。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3.阴虚火旺体质:若长期熬夜、房事过度等原因,可能会耗伤津液而内生虚热,致使阴液不能滋润、燥热内扰而不宁,从而引起手足心发热、潮热盗汗、形体消瘦、五心烦热、畏寒肢冷等症状。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4.湿热体质:如果经常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或者过量饮酒,容易导致脾胃运化失司,蕴酿成湿热之邪,使体内湿热之气旺盛,会出现肢体沉重、腹部胀满不适、口腻纳呆、口中黏腻、面目发黄、身体困重、四肢酸楚疼痛、畏寒肢冷等症状。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龙胆泻肝丸、参苓白术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5.血瘀兼寒体质:通常是由于久病、跌打损伤等情况导致血液运行障碍,凝滞为瘀,受寒时会加重症状,出现畏寒肢冷、胸闷、心悸、自汗、失眠健忘、舌质暗紫有瘀斑的症状。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当归补血汤、少腹逐瘀汤等药物进行调理。
此外,还可能与阳气过剩体质有关,平时可以适当吃生姜、羊肉等性质温和的食物,避免食用辣椒、冰淇淋等寒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