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金银花炒与不炒的区别

山蔚 中医内科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三甲
咨询

金银花炒与不炒通常没有区别。金银花是忍冬的别称,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经和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所引起的发热重、头痛、咳嗽等症状。金银花一般不用炒制后使用,因为炒制之后可能会破坏其中的有效成分,从而降低药物疗效,所以金银花炒与不炒通常没有区别。如果患者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金银花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对金银花过敏的人群不宜服用,以免引起皮肤瘙痒、红疹等不良反应。另外,孕妇要慎用此药,若正在服用其他药品时,应提前告知医师或药师,避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而影响病情恢复。

2024-02-18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金银花炒了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金银花炒了之后通常会降低其寒性,但依然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消肿止痛、抗病毒、抗菌等功效与作用。由于个体差异,若需要长期或大量使用金银花,建议咨询医生以确保安全有效。 1.清热解毒 金银花炒制后其性味发生改变,苦寒之性减弱,但依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这主要是由于金银花中含有绿原酸、木犀草素等成分,这些物质能够抑制体内炎症反应。通过口服金银花或其制剂来发挥清热解毒的作用,如金银花露、金银花颗粒等。 2.疏风散热 金银花炒后能增强其疏散风热的效果,这是因为炒制过程中会使其辛散性质更加明显,从而提高其疏风散热的能力。可将金银花与其他中药材配伍成方剂服用以达到疏风散热的目的,例如银翘散、桑菊饮等。 3.消肿止痛 金银花炒制后可以减少其对胃黏膜的刺激,增加其消肿止痛的作用。这是由于炒制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变化使得金银花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发生变化,提高了其药理活性。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煎服金银花以缓解疼痛症状,如牙龈肿胀、头痛等。 4.抗病毒 经过炮制后,金银花的有效成分被激活,增强了其抗病毒能力。金银花含有多种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这些成分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内服金银花进行治疗,如感冒、流感等。 5.抗菌 金银花炒制后能够改善其抗菌效果,因为炒制过程可以使金银花中的某些成分变得更加稳定,从而增强其抗菌作用。外敷:取适量炒过的金银花加水煮沸后过滤,待凉后外敷于患处;内服:可用金银花泡茶或加入汤水中饮用。 金银花性寒,因此脾胃虚寒者慎用。此外,金银花不宜长期大量食用,以免引起腹泻等问题。
金银花炒了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金银花炒了之后通常会降低其寒性,但依然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消肿止痛、抗病毒、抗菌等功效与作用。由于个体差异,若需要长期或大量使用金银花,建议咨询医生以确保安全有效。 1.清热解毒 金银花炒制后其性味发生改变,苦寒之性减弱,但依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这主要是由于金银花中含有绿原酸、木犀草素等成分,这些物质能够抑制体内炎症反应。通过口服金银花或其制剂来发挥清热解毒的作用,如金银花露、金银花颗粒等。 2.疏风散热 金银花炒后仍保留有疏散风热的功效,这是因为金银花具有一定的解表作用,可以促进汗液排出,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可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头痛等症状,可配伍薄荷、桑叶等同用。 3.消肿止痛 金银花炒后能增强其利咽消肿的功效,因为金银花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够减轻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进而缓解疼痛和肿胀。对于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通过煎汤或泡茶的方式服用。 4.抗病毒 金银花炒制后不会影响其抗病毒作用,因为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能够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和传播。适用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流感、疱疹等疾病,患者可遵医嘱选择合适的剂量进行治疗。 5.抗菌 炒后的金银花仍然保留着抗菌作用,因为它含有抑菌活性成分,能够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或者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菌死亡。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多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常用于皮肤感染、肠道炎症等问题。 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炒制后需注意及时密封保存以防受潮变质,同时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此外,金银花性质偏寒凉,脾胃虚寒者应慎用或减少用量以避免引起腹泻等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