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食物中的无机盐和维生素可以被身体吸收利用。如果出现营养不良、慢性失血等情况,则可能导致体内铁元素大量流失。
1.营养不良:若患者长期饮食不规律或者过度减肥,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蛋白质以及脂肪摄入不足,从而引起营养不良的情况发生。此时会导致机体的代谢功能下降,也容易造成体内缺乏合成红细胞所需的物质,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发生。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过度节食,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2.慢性失血:慢性失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缓慢而持久的血液丢失,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有反复多次的月经出血、痔疮、胃溃疡等疾病所造成的。这些因素都会使体内的铁元素大量流失,并且无法得到及时补充,从而诱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因此,对于经常出现慢性失血的人群来说,需要特别注意铁元素的补充,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琥珀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3.其他情况:除上述常见情况外,如果存在寄生虫病、消化道溃疡、肝硬化等原因,也可能导致铁大量流失的现象,需积极就医处理。
综上所述,当发现自身不适后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