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75消毒水对人体的危害

吴伊 全科
日照市人民医院 三甲
咨询

75%消毒水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眼睛损伤、皮肤损伤、呼吸道损伤、肝脏损伤、胃肠道损伤等,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处理。

1、眼睛损伤

如果患者长时间使用75%消毒水,可能会使眼睛出现疼痛、红肿、流泪等症状,甚至还会伴有视力下降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氯霉素滴眼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2、皮肤损伤

如果患者皮肤不小心接触到75%消毒水,还有可能会使皮肤出现损伤,从而出现皮肤发红、皮肤刺痒等现象。建议患者可以使用流动的清水进行冲洗,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氯雷他定胶囊、依巴斯汀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呼吸道损伤

如果患者吸入过多的75%消毒水,也有可能会使呼吸道受到损伤,从而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甚至还会伴有胸闷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多卧床休息进行改善,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复方甘草片、氢溴酸右美沙芬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4、肝脏损伤

如果患者长期使用75%消毒水,可能会使肝脏部位受到损伤,从而出现食欲减退、厌油腻等症状,甚至还会伴有皮肤黄染的现象。建议患者可以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玉米粥等,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护肝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胃肠道损伤

如果患者长期使用75%消毒水,也有可能会使胃肠道受到损伤,从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现象。建议患者可以多喝温水进行改善,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硫糖铝混悬凝胶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在使用75%消毒水时,需要注意避免误食,如果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3-08-29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室内喷消毒水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如果只是偶尔在室内喷洒消毒水,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但如果长期频繁使用,则可能会导致呼吸道黏膜受损、过敏反应以及损伤皮肤等,还可能诱发哮喘发作,使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1.呼吸道黏膜受损:消毒水中通常会含有酒精或其他化学成分,在喷洒的过程中会产生刺激性气味,吸入后会对呼吸道黏膜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还会引起咳嗽和咳痰等症状。此时需要及时脱离有异味的环境,并适当喝些温热的白开水进行缓解。
2.过敏反应:若自身属于易过敏体质或者对消毒水中的某些成分存在过敏的情况,则有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肤瘙痒和红肿,严重时还有可能导致喉头水肿和呼吸困难等情况发生。此时应及时就医处理,如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治疗。
3.损伤皮肤:消毒水具有腐蚀性,若不慎沾到皮肤上,就会对其造成一定伤害,引起局部刺痛感和烧灼感,若消毒水浓度过高还会伴随发红和起小水疱等症状。此时可以先用清水对局部进行冲洗干净,然后再涂抹一些碘伏进行消炎杀菌处理。
4.诱发哮喘发作:由于消毒水中含有一些挥发性的物质,若长时间处于此种环境中,就容易引起气道高反应人群出现支气管痉挛,从而引发喘息症状。此时应立即脱离此环境,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硫酸沙丁胺醇片、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等药物来改善。
5.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若机体接触到过量的消毒剂后,严重时还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进而使身体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头晕目眩、四肢乏力、精神萎靡不振等现象。
因此,建议在喷洒完消毒水以后,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将室内的异味去除掉。

医用消毒水
医用消毒水可以采取使用医用酒精、使用碘伏、使用洗必泰、使用聚维酮碘、使用过氧化氢等方法进行消毒。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使用医用酒精 医用酒精通常作为皮肤消毒剂,在医疗环境中广泛使用。医用酒精能够破坏细胞膜结构,从而起到杀菌作用。对于上述情况,由于医用酒精具有快速挥发的特点,因此不会对伤口造成刺激性伤害。 2.使用碘伏 碘伏是一种常用的皮肤消毒剂,通过局部外用的方式进行操作。碘伏能够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死亡,从而起到消毒的作用。对于上述情况,碘伏可有效杀灭细菌,防止感染的发生。 3.使用洗必泰 洗必泰可通过擦拭或喷洒于皮肤表面进行消毒处理。洗必泰能有效地抑制多种微生物生长繁殖,包括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以及真菌孢子等。此特性使其成为一种高效且广谱的消毒剂。 4.使用聚维酮碘 聚维酮碘溶液可用于皮肤消毒,一般需摇匀后取适量涂抹于患处。聚维酮碘中的碘分子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能使菌体内三磷酸腺苷酶失活,阻断其代谢过程,导致细菌死亡。因此,聚维酮碘溶液能有效地杀死多种细菌,包括耐药菌株。 5.使用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可以通过直接涂抹或者喷雾方式用于皮肤消毒。过氧化氢可以使细菌蛋白变性并分解,从而起到杀菌效果。对于上述情况,过氧化氢能够迅速消灭皮肤表面的细菌,同时具有促进伤口愈合作用。 在使用任何消毒液前,应确保不存在对该产品过敏史或其他不适应症。使用过程中如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时,应立即停用并向医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