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医讲的阴寒是指什么

张珂午 中医内科
河南省中医院 三甲
咨询

中医讲的阴寒通常是指寒邪。寒邪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常见的外邪,也是一种致病因素,属阴气,其性质寒冷,能使人体出现一系列的病症。

寒邪的致病特点是寒性凝滞、易损伤人体阳气、寒性开泄、易伤脾胃、损伤人体筋骨。外感寒邪主要侵犯人体的表面皮肤、肌肉、筋骨,可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咽喉肿痛、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寒邪入里可影响人体内部脏腑的气血运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可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症状。

治疗寒邪所致病症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辛温散寒的药物,如麻黄、桂枝、干姜、细辛、白芷等,代表方剂有葱姜汤、桂枝汤等。同时,患者还可遵医嘱通过针灸、艾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此外,还可通过适当运动,如跑步、爬山、游泳等,以促进体内寒邪的排出。

2023-09-01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中医讲的人体的五邪是指什么

在中医中,人体的五邪通常是指风邪、寒邪、燥邪、湿邪和火邪。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检查,明确病因后再对症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

1.风邪:风邪是外感病邪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容易引起感冒、头痛等疾病。如果患者经常受到冷风吹袭或者接触到有害气体,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风邪的情况。建议患者遵照医嘱使用祛风止痛丸、风湿骨痛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2.寒邪:寒邪指的是寒冷和湿润之气,容易侵袭人体,并且会阻碍气血运行。如果患者长期处于寒冷的环境中,会导致体内寒气堆积过多,从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如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等。此时可遵循医嘱服用小活络丸、参苓白术散等药物进行调理。

3.燥邪:燥邪致病可表现为口鼻干燥、皮肤干燥、咽干口渴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一般可以遵医嘱通过黄连上清丸、八味地黄宁心口服液等解表清暑剂来缓解病情。

4.湿邪:湿邪是一种性质重浊、易积聚于内脏的病邪,容易影响脾胃功能。如果患者的饮食不当,过量食用生冷的食物,如雪糕、西瓜等,就会导致体内聚集大量湿气,从而诱发胃胀、大便黏腻等情况发生。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5.火邪:火邪包括实火热邪和虚火热邪两种类型,前者多由情志不舒、肝郁化火所致,后者则与阴液亏损有关。火邪侵犯人体后,不仅会引起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的症状,还可能导致眼睛红肿、面赤耳焦等现象。对于实火热邪者,可遵医嘱选用黄连上清片、牛黄清心丸等药物进行治疗;而对于虚火热邪者,则需遵从医嘱以滋阴降火为原则,选择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方药进行调理。

上述五种邪气较为复杂,对人体的危害都比较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同时,患者要注意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如适当锻炼、保持饮食均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