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上热下寒中焦不通的症状

厉素 中医内科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三甲
咨询

上热下寒、中焦不通是中医上的说法,其症状主要包括胃脘胀痛、嗳气吞酸、大便不调等。

1.胃脘胀痛:由于脾胃阳虚不能温煦脾土,导致水湿内停于中焦,从而出现胃脘部的隐隐作痛。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2.嗳气吞酸:由于肝郁气滞或者食积内停于中焦所导致的,可表现为胃脘部的痞闷不适,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遵医嘱服用柴胡疏肝散、木香顺气丸等药物缓解。

3.大便不调:因为饮食不当或者是情志失调等原因,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使食物在肠道内无法正常消化吸收,就会产生大量的气体,从而引起腹胀、便秘等情况的发生。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香蕉等,也可以遵医嘱口服麻仁润肠丸、通便灵胶囊等药物来调理。

除此之外,还可能会有食欲减退、舌苔白腻、脉弦细弱等症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病情恢复。如果身体出现其他不适,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师指导下辨证论治后用药,切勿自行服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023-11-08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上热下寒中焦不通的症状
上热下寒中焦不通的症状表现为口舌生疮、口臭、大便干结、手脚冰凉、腹部胀满等,这些症状可能表明体内存在不平衡,建议就医以获取适当的治疗。 1.口舌生疮 上热指口腔和舌头出现炎症,可能是由于体内湿热积聚导致。这些湿热之邪循经上犯于口腔所致。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上的小溃疡点,有时伴有疼痛感。 2.口臭 上火会导致消化功能减弱,食物滞留时间延长,产生异味物质。气味通常来自口腔内部,可能伴随有苦味或甜味。 3.大便干结 中焦不通畅时,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减慢,进而影响到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使排泄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而变得干燥。患者可能会感受到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以及粪便呈硬块状等不适现象。 4.手脚冰凉 当人体处于下寒状态时,血液循环会受到影响,四肢末端的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导致手脚冰冷。这种症状通常在冬季或寒冷环境中更为明显,且可能伴随有手脚麻木或刺痛感。 5.腹部胀满 中焦不通畅会引起胃气不降,逆乱于胸膈之间,形成痞满。患者会感到腹部充盈、胀满,甚至伴有嗳气、打嗝等症状。 针对上热下寒中焦不通的症状,可以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舌诊、脉诊等以评估体内的阴阳平衡情况。治疗措施包括中药调理,如遵医嘱服用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半夏厚朴枳实茯苓丹参郁金等药物。此外,建议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改善症状。
上热下寒中焦不通吃什么药
上热下寒中焦不通可以考虑使用半夏、厚朴、枳实、陈皮、黄连等药物进行调理。由于中焦不通涉及身体内部复杂情况,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 1.半夏 半夏适用于痰湿停滞、咳嗽痰多等症。其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本品辛温燥烈,易伤津液,故阴虚干咳无痰者慎用。 2.厚朴 厚朴主治腹胀便秘、呕吐吞酸等症。该药能行气消积滞,有调畅气机的作用。凡内有痰饮、脾虚便溏及孕妇均忌服。 3.枳实 枳实对于食积不化、脘腹痞满等症状有效。此药可破气导滞,治疗胃肠积滞证。枳实性味苦寒,易耗气伤正,因此久病体虚患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4.陈皮 陈皮对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情况有益。它能够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阴虚燥咳者慎用。 5.黄连 黄连可用于缓解胃火炽盛所致的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此药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连大寒,过量久服易损伤脾胃阳气,因此属虚寒体质者慎用。 针对上热下寒中焦不通的情况,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生姜等,以减轻上部火热症状,同时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取,如芹菜、苹果等,有助于改善下部寒凉状态。此外,还可通过中药调理来改善症状,但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