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氯化钠输液有什么用

吴军桂 全科
亳州市人民医院 三甲
咨询

氯化钠输液一般指的是氯化钠注射液,其主要的用途是补充体液、维持电解质平衡,以及清洗伤口等。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电解质补充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失水,包括低渗性、等渗性和高渗性失水,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应用等渗或低渗氯化钠可纠正失水和高渗状态,还可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如胃痛、胃灼热感、反酸等。

1、补充体液

当患者体内的水分严重流失时,可能会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补充,从而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

2、维持电解质平衡

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是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的重要离子,补充氯化钠注射液可以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以免出现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3、清洗伤口

如果患者受到外伤,出现了皮肤破损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局部的皮肤出现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冲洗,从而达到清洁伤口的效果,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4、其他用途

对于存在酸中毒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够纠正酸中毒,从而改善不适症状。此外,氯化钠注射液还可以用于改善低钠血症、抗炎等。

氯化钠注射液属于一种电解质补充药物,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避免自行盲目使用,也要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出现高钠血症、高钾血症等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患者使用氯化钠注射液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3-08-25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输液输氯化钠有什么用
氯化钠是电解质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静脉输液可以快速恢复体内液体和电解质平衡。输液输氯化钠可用于多种失水状态以及一些特定医疗操作,例如外用清洗伤口或眼部。使用剂量需要依据具体情况由专业医师开具处方并指导执行。 1.高渗性失水:治疗使血浆和细胞外液钠浓度和渗透浓度过快下降可能导致脑水肿,因此在治疗开始的48小时内,血浆钠浓度每小时下降不应超过0.5mmol/L。若患者存在休克,应先予0.9%氯化钠注射液,并酌情补充胶体,待休克纠正,血钠>155mmol/L,血浆渗透浓度>350mOsm/L,可予0.6%低渗氯化钠注射液。 2.等渗性失水:给予等渗溶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但单独大量使用可致高氯血症,故可将0.9%氯化钠注射液和1.25%碳酸氢钠或1.86%(1/6M)乳酸钠以7:3的比例配制后补给。补液量可根据体重或红细胞压积计算。 3.低渗性失水:当血钠低于120mmol/L时,治疗使血钠上升速度应在每小时0.5mmol/L以下。当血钠低于120mmol/L时或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可给予3%-5%氯化钠注射液缓慢滴注。补钠量根据血钠水平计算。 4.低氯性碱中毒: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氏液)500-1000ml,以后根据碱中毒情况决定用量。 5.外用:用生理氯化钠溶液洗涤伤口、冲洗眼部。 该药的副作用包括但不限于: 1.快速或大量输入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 2.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水肿,特别是对于心脏、肺脏或肾脏受损的患者。 3.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也可能发生。该药禁忌包括但不限于: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情况下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同时,高钠血症患者应禁用此药物。
葡糖糖氯化钠输液有什么用
葡糖糖氯化钠输液是一种含有葡萄糖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体,常用于电解质平衡失调的治疗。葡糖糖氯化钠输液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状态,以及某些特定疾病如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和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此外,它还可用于清洁眼睛和清洗伤口。使用葡糖糖氯化钠输液必须由专业医疗人员指导,剂量和使用时间需要依据个体病情而定。 1.高渗性失水:治疗时血浆和细胞外液钠浓度和渗透浓度需缓慢下降,避免脑水肿。初始治疗可予0.9%氯化钠注射液,随后根据血钠水平调整补液方案。 2.等渗性失水:给予等渗溶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补液量可根据体重或红细胞压积计算。 3.低渗性失水:血钠低于120mmol/L时,治疗应缓慢进行,每小时上升不超过0.5mmol/L。可用3%-5%氯化钠注射液缓慢滴注,待血钠回升至120-125mmol/L以上,可改用等渗溶液。 4.低氯性碱中毒: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氏液)治疗。用量根据碱中毒程度而定。 5.外用:用于洗涤伤口、冲洗眼部等。具体用量取决于用途和需要清洁的区域大小。 该药的副作用可能包括: 1.快速或大量输入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头痛、头昏。 2.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引起水肿。 3.对于心脏疾病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该药禁忌用于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患者以及肝硬化腹水、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对利尿剂反应不佳的患者,以及存在高钠血症的情况。
氯化钠有什么用?
氯化钠是一种电解质平衡剂,主要成分是无机盐类物质。氯化钠可用于多种失水状态以及一些特定疾病状况下的治疗,例如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等。使用氯化钠之前必须由专业医疗人员评估并开具处方,不可自行使用。 1.高渗性失水:治疗时血浆和细胞外液钠浓度和渗透浓度过快下降可能导致脑水肿,因此在48小时内血浆钠浓度每小时下降不应超过0.5mmol/L。若患者存在休克,应先予0.9%氯化钠注射液,并酌情补充胶体,待休克纠正,血钠>155mmol/L,血浆渗透浓度>350mOsm/L,可予0.6%低渗氯化钠注射液。 2.等渗性失水:给予等渗溶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但单独大量使用可致高氯血症,故可将0.9%氯化钠注射液和1.25%碳酸氢钠或1.86%(1/6M)乳酸钠以7:3的比例配制后补给。补液量可根据体重或红细胞压积计算。 该药的副作用包括但不限于: 1.长期或大量注射可能引起血管刺激症状如局部红肿、疼痛等。 2.静脉滴注过快可能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 3.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该药禁忌包括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情况下的患者禁用。此外,肝硬化腹水、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对利尿剂反应不佳者以及高钠血症患者也需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