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双相障碍为什么长胖

成瑜 精神心理科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三甲
咨询

双相障碍患者长胖可能是饮食不当、药物影响、睡眠不足、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导致的。

1、饮食不当

如果双相障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合理饮食,大量进食一些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比如炸鸡、蛋糕等,就会导致体内的热量堆积,从而引起长胖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进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比如西红柿、胡萝卜、苹果、香蕉等。

2、药物影响

双相障碍患者在发病期间可能会需要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碳酸锂片、丙戊酸钠片等,如果患者没有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药物成分过量,从而引起体重增加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咨询医生,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可自行增加药物剂量或停药,以免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游泳、爬山等,有助于减肥。

3、睡眠不足

双相障碍患者通常会出现情绪高涨、精力减退等症状,如果患者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上述症状加重,从而引起长胖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促进睡眠。

4、代谢紊乱

双相障碍患者出现长胖的情况,可能是由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身体代谢紊乱所引起的。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改善长胖的情况。

5、内分泌失调

由于双相障碍患者会出现情绪高涨、精力减退等症状,如果患者不注意休息,可能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紊乱,从而引起长胖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以免引起内分泌失调的情况。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游泳、爬山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

建议双相障碍患者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片、盐酸舍曲林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

2023-09-18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为什么会得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异常、心理社会应激事件、生活压力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面对双相障碍的症状,建议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 1.遗传因素 双相障碍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若一级亲属患有此病,则个体患病风险较高。因此,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基因检测和家系分析,以便早期发现并干预可能的风险因素。 2.神经递质异常 神经递质是参与大脑信息传递的化学物质,其平衡失调可能导致情绪波动。例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会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针对神经递质异常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抑郁药或心境稳定剂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浓度。 3.心理社会应激事件 遭遇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如丧偶、离婚、失业等,会导致个体的心理防御机制受损,从而增加患双相情感障碍的风险。常用的心理支持方法有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心理治疗等,旨在帮助个体识别并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4.生活压力 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会使人的身体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导致体内激素失衡,进而诱发双相情感障碍。放松训练可以帮助减轻压力,包括深呼吸、冥想和渐进性肌肉松弛法。 5.环境因素 长时间处于不良的生活环境中,可能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刺激,影响神经递质的正常分泌,出现情绪高涨的情况。可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改善不适症状,有助于缓解病情的发展。 除此之外,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机体恢复。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碳酸锂片、奥氮平片等药物控制病情。
双相情感障碍为什么花钱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涉及情绪高涨、冲动行为、睡眠障碍等多方面问题,需要使用特殊药物进行管理,因此花费较高;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药物副作用或自我疏忽导致额外费用增加。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经济管理。 1.情绪高涨 当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失衡时,特别是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会导致患者出现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等症状。患者可能会因为过度自信而做出冒险的投资决策,从而导致金钱上的损失。 2.冲动行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异常放电,此时容易出现冲动行为。这种行为可能包括购物狂潮、大手笔消费等。针对冲动行为的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教育,旨在帮助患者识别并控制冲动行为。 3.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决策能力,进而增加不必要的支出。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包括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减少咖啡因摄入量以及睡前放松技巧。 4.药物副作用 某些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可能会引起体重增加或其他代谢变化,导致医疗费用增加。选择合适的药物是关键,需要考虑个体差异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风险。 5.自我疏忽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对自己的健康状况缺乏关注,这可能导致忽视身体不适,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从而增加医疗开支。定期的心理健康评估可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医疗成本。 建议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评估,以监测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计划。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用药,如奥氮平片、利培酮片等,以减轻相关症状,从而有效管理病情,降低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