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耗气伤津吃什么药

杨伟宁 中医内科
株洲市中心医院 三甲
咨询

耗气伤津通常可以吃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丸、人参健脾丸、生脉饮、黄芪生脉饮等药物进行治疗。

1、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主要是由人参、茯苓、白术等中药组成,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等症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主要是由熟地黄、山药、牡丹皮等中药组成,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对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人参健脾丸

人参健脾丸主要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等中药组成,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所引起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等症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生脉饮

生脉饮主要是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的功效。对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等症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5、黄芪生脉饮

黄芪生脉饮主要是由黄芪、党参、麦冬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滋阴、养心补肺的功效。对于气阴两虚所引起的心悸气短、脉微自汗、乏力等症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切勿自行服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影响病情恢复。

2023-09-01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内热伤津症状
内热伤津的症状包括口渴、舌红少苔、便秘、尿黄、潮热盗汗,建议就医进行中医诊断和治疗。 1.口渴 内热伤津时,体内津液消耗过多,导致口腔黏膜干燥,从而出现口渴的症状。这种症状通常表现为持续性的口干咽燥,可能伴有频繁饮水但无法缓解的情况。 2.舌红少苔 内热伤津会导致阴虚火旺,火热之邪上攻于舌,使舌体失去滋养而变红;同时,由于津液亏损,舌面上的润泽感减少,故见少苔。此类患者常伴随舌面光滑无津、舌下静脉显露等特征。 3.便秘 内热伤津可能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使粪便滞留肠道时间延长,难以排出,形成便秘。这类患者的排便周期较长,可能超过3天一次,且常常伴随着排便困难、粪便干结等症状。 4.尿黄 内热伤津会引起膀胱气化功能失调,此时体内湿热之邪随小便排出,使得尿液颜色加深。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尿色深黄,有时甚至带有浑浊。 5.潮热盗汗 内热扰动心神,致使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影响到正常的体温调节。当体内热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潮热现象;夜间睡眠时,阳气入里,阴气外出,若此时阴虚则不能制约阳气,以致阳气浮越于外,故可见盗汗。此类患者还可能出现夜间醒来后发现衣服被褥潮湿的现象。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血常规、生化检查以及舌诊以评估身体状况。治疗措施包括中药调理,如使用清热解毒口服液、龙胆泻肝丸等药物。患者平时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有助于改善内热伤津引起的不适症状。
内热伤津症状
内热伤津的症状包括口渴、舌红少苔、便秘、尿黄、潮热盗汗,建议就医进行中医诊断和治疗。 1.口渴 内热伤津时,体内津液消耗过多,导致口腔黏膜干燥,从而出现口渴的症状。这种症状通常表现为持续性的口干咽燥,可能伴有频繁饮水但无法缓解的情况。 2.舌红少苔 内热伤津会导致阴虚火旺,进而使舌头上的津液减少,失去正常的润泽和滋养,所以会出现舌红少苔的现象。此类患者的舌体颜色偏红,舌面上的舌苔薄而少,甚至可以看到舌底的血管。 3.便秘 由于内热耗伤津液,大肠失去濡润,传导功能失常,故而导致排便困难、便秘的发生。患者可能会经历排便费力、粪便干结以及排便时间延长等不适症状。 4.尿黄 当内热损伤津液时,可能导致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从而使尿液浓缩,颜色变深,呈现出黄色。这类人群的尿色通常呈深黄色,且可能伴随异味。 5.潮热盗汗 内热扰动心神,致使阴虚火旺,此时就会出现潮热盗汗的现象。此类患者还可能出现夜间睡眠中出汗异常增多的情况,醒来后发现衣服被汗水浸湿。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血常规、生化检查以评估血糖、电解质水平。针对内热伤津的症状,可以采取中药调理,如使用清热解毒口服液、龙胆泻肝丸等药物改善病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