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倪海厦咽喉痛的针灸治疗

杨韶剑 针灸推拿
益阳市中西结合医院 三甲
咨询

咽喉痛可以通过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咽喉痛通常是由于外感风寒、饮食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1.外感风寒:如果患者不注意自身保暖,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可能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引起外感风寒的情况发生,在临床上通常会出现咳嗽、流鼻涕等症状,并伴有咽喉疼痛等不适症状。此时可以遵医嘱通过足三里穴、列缺穴等穴位进行针刺,能够起到解表散寒的作用,有利于病情恢复。

2.饮食不当: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或者暴饮暴食,可能会对咽喉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也会出现上述情况。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曲池穴、合谷穴等穴位进行针刺,能够起到清热利咽的作用,对于改善病情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3.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是指腭扁桃体因感染或其他原因发生的非特异性炎症,可由致病微生物感染、免疫力下降等原因诱发。患者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异物感、发干、痒或烧灼感以及急性期可有发热、头痛、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4.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以咽峡部位的水疱样皮损为特征。临床表现主要有明显咽痛、发热、呕吐和腹泻等。患者需要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颗粒等药物缓解疼痛的症状。同时还可以配合雾化吸入的方式辅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利巴韦林气雾剂、干扰素凝胶等。

5.会厌囊肿:会厌囊肿是发生在会厌黏膜下的囊肿样病变,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也有可能是后天因素造成的。患病以后会导致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不畅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伴随着咽喉痛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患者需要在全麻下进行手术切除,术后还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肿瘤性质。

除此之外,还可能是反流性咽喉炎、慢性肥厚性喉炎等因素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并治疗。

2023-11-23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倪海厦针灸治疗足跟痛
倪海厦针灸治疗足跟痛可采取足三里穴、承山穴、昆仑穴、艾灸疗法、中药外敷等方法进行治疗。 1.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通过针刺或按摩此穴位可以缓解足跟痛。也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止痛药。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足跟痛,可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2.承山穴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能通经活络、疏调下焦,从而达到舒筋活血的目的,能够辅助治疗足跟痛。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止痛治疗。对于久坐久站后出现肌肉酸胀、疼痛的人群比较适用。 3.昆仑穴 昆仑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脚踝后方凹陷处,主治头痛、目眩、腰脊痛等病症,因此对足跟痛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此外还可配合使用麝香壮骨膏、云南白药气雾剂等药物进行局部涂抹。本穴主要用于治疗足跟痛、足内翻等疾病,但要注意的是孕妇禁用。 4.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将艾条悬置于穴位上方进行炙烤的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温热刺激足三里等穴位以达到调理气血、祛风除湿的作用,有助于缓解足跟痛。还可以遵照医生的意见口服美罗西嗪、普瑞巴林等药物进行镇静催眠治疗。适合因寒湿侵袭导致的足跟痛患者,能起到一定驱散寒邪的作用。 5.中药外敷 中药外敷通常选取当归、川芎、红花等中药材研磨成粉后加醋调制,外敷于患处,上述药材合用有活血化瘀的效果,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进而减轻足跟痛的症状。若想快速止痛,建议选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主要针对跌打损伤引起的足跟痛,能有效缓解肿胀及疼痛症状。 在接受针灸治疗足跟痛时,应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操作,并注意个人卫生,以免感染。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走路,以减少足部压力,促进病情恢复。
倪海厦针灸治疗足跟痛
倪海厦针灸治疗足跟痛可采取足三里穴、承山穴、昆仑穴、艾灸疗法、中药外敷等治疗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具体位置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开一横指的位置上,在此处用手指按压或者针刺的方式刺激此穴位。足三里穴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之一,经常对足三里穴进行按摩,具有健脾益气、扶正培元的功效,对于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2.承山穴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侧,当腓肠肌分叉处,腓肠肌下端的中央,取穴时患者可采用仰卧位,屈小腿,在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旁开约3.5寸即为承山穴,通常采取坐位或站位,使用拇指按揉0.5-1分钟即可。承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循行经过人体的背部以及下肢后部,因此承山穴能够起到疏通下肢气血的作用,从而缓解因气血不通导致的足跟疼痛。 3.昆仑穴 昆仑穴位于脚踝后方,跟腱两侧,寻找方法是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连线的中点处找到跟腱附着点,然后沿着跟腱向下触摸至其下方凹陷处即是昆仑穴。一般情况下,患者可自行操作,也可由他人协助完成,每日一次,每次持续时间依个人情况而定。昆仑穴主治头痛、目眩、项背强直、落枕、肩背酸痛、颈项僵硬、腰腿痛、下肢痿痹、足跟痛、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痢疾、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病症。通过刺激该穴位,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进而减轻足跟痛的症状。 4.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指将艾条悬置于距离皮肤3~5厘米的高度,使局部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次艾灸15~30分钟,每周施灸3~4次。艾灸具有通经活络、祛湿逐寒的功效,能有效缓解足跟痛。但需注意的是,若患者属于易过敏体质,则应慎用此法,以免引起皮疹、瘙痒等不良反应。 5.中药外敷 中药外敷是指将适量的中药材碾碎成粉末状后,加水调制成糊状,均匀涂抹于患处,并辅以适当力度的按摩以促进药物吸收。中医认为足跟痛多由肾虚所致,而中药外敷可通过补肾壮阳、活血化瘀等作用来缓解相关不适。但须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发生,并遵循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针对足跟痛,除上述治疗方法外,还可考虑物理疗法如离子导入治疗,以增强效果。此外,建议减少长时间站立或走路,穿着合适的鞋垫或鞋类支撑,以减轻足底压力,预防足跟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