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出汗湿漉漉的原因较多,常见于环境闷热、剧烈运动等非疾病因素导致。还可能是多汗症、内分泌失调、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因素所致。
1.环境闷热:如果长时间处于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则可能会由于周围环境过于炎热而导致机体散热增加,从而出现脚底出汗的情况。此时需要及时脱离高温环境,并适当饮水以补充水分。
2.剧烈运动:在进行剧烈运动后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全身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而表现为大量出汗,也会有脚底出汗的表现。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在休息一段时间后即可逐渐缓解。
3.多汗症:与自主神经紊乱有关,主要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失衡所造成,会导致患者皮肤汗腺排汗增多,从而会出现上述情况,还会伴随手足心多汗等症状。
4.内分泌失调:比如女性在月经期间,体内雌激素分泌过多,可能刺激汗腺而发生异常排汗现象,还可伴有情绪焦躁等情况。另外男性雄激素分泌旺盛也可导致此症状,通常属于正常生理反应,不需要进行治疗。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因机体合成过多甲状腺激素,可促进机体代谢,导致患者容易出汗,同时还会伴有机体消瘦、食欲亢进、体重减轻等症状。对此需遵医嘱使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药物治疗。
此外,中医认为阴虚体质的人群也容易出脚汗,主要是由于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所致,常会伴有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眩晕耳鸣等症状。对于存在此类病变者,可以到医院就诊并配合医生使用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补肾类药物进行调理。平时还需要注意勤换洗鞋袜,保持局部清洁卫生,以免诱发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