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肺热脾湿吃什么药

余浩瑞 中医内科
连云港市中医院 三甲
咨询

肺热脾湿可以遵医嘱服用葛根芩连丸、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对肺热脾湿引起的不适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葛根芩连丸

葛根芩连丸主要是由葛根、黄芩、黄连、党参、白芍、当归、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湿热蕴结、肠道湿热引起的腹泻腹痛、便黄而黏等症状。但对葛根芩连丸过敏者禁用,以免引起过敏反应。

2、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主要是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等中药组成,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等症状。但对于感冒发热的患者不宜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3、人参健脾丸

人参健脾丸主要是由人参、白术、陈皮、酸枣仁等中药组成,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所引起的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等症状。但对于感冒发热的患者不宜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除此之外,也可以遵医嘱服用藿香正气丸、清气化痰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对肺热脾湿引起的不适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在服用药物时,需要严格遵医嘱,不可盲目服用,不可私自增量或减量。若服用药物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23-08-01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脾湿胃热吃什么
脾湿胃热可以适量食用小米、薏苡仁、山药、冬瓜、绿豆等食物,这些食物具有一定的健脾祛湿、清热解毒功效,但并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1.小米 小米具有健脾养胃的作用,能够缓解脾虚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此外还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体内废物排出。 2.薏苡仁 薏苡仁味甘淡微寒,归脾胃经,能起到利水渗湿的功效,对于脾虚导致的水肿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长期适量食用可辅助祛除体内的湿气,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状态。 3.山药 山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性平,味甘,入肺、肾、脾三经。其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等症状。适当摄入山药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有助于消除湿邪积聚而出现的不适症状。 4.冬瓜 冬瓜属于一种性质偏凉的食物,能够起到清热解毒的效果,从而达到去除湿气的目的。适当进食冬瓜对脾湿胃热证有较好的调理效果,但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引起腹泻等肠胃不适症状。 5.绿豆 绿豆性寒,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的功效,因此脾湿胃热患者吃绿豆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绿豆性寒,因此体质虚弱者以及孕妇应慎用或避免食用。 针对脾湿胃热的情况,在饮食方面建议减少油腻及辛辣食品的摄入,如炸鸡和辣椒。同时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以利于气血调和,维护脾胃健康。
肺热脾湿的症状
肺热脾湿的症状包括咳嗽、痰黄稠、口干舌燥、胸闷气促、大便黏滞,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咳嗽 当存在肺热时,由于炎症因子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其出现水肿和充血的情况,进而引发咳嗽。而脾湿则会导致体内水液代谢失常,积聚于肺部,进一步加重咳嗽。咳嗽主要发生在肺脏,但也可能伴随喉咙痒感或疼痛。 2.痰黄稠 肺热会使得肺部津液受灼,从而形成痰浊,此时痰液质地偏厚且颜色黄色。而脾湿则会导致痰液难以被正常运化,进一步使痰液变得粘稠。这种痰通常有明显的颜色变化,质地厚重,易于凝结成块。 3.口干舌燥 肺热会使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失调,影响到津液输布,导致口咽干燥。脾湿则会阻碍水液运行,使其上逆至口腔,表现为口干舌燥。患者可能会感到口腔内缺乏唾液,需要频繁饮水来缓解不适。 4.胸闷气促 肺热会导致肺气不畅,从而引起胸闷气促的现象。脾湿则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气血无法正常运行,进一步加重胸闷气促的症状。胸闷气促通常是一种持续性的感受,可能伴有呼吸急促或困难。 5.大便黏滞 脾主运化,脾湿则运化失司,可导致食物不能及时消化吸收,进而产生湿邪,湿邪下注肠道,则会出现大便黏腻不爽。排便时感觉粪便黏附在马桶壁上,冲刷不干净。 针对肺热脾湿的症状,建议进行中医诊断以确定病情,如望闻问切等。必要时,还可配合医生通过血常规、X线检查等方式明确具体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清金化痰丸、二陈汤等药物改善病情。同时,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