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太阳感觉心慌,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低血糖反应、中暑前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环境因素:如果在炎热的夏季,室外温度较高,并且紫外线比较强烈,此时长时间受到阳光照射,可能会导致体内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出现心跳加速的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通过多喝水的方式进行改善。
2.低血糖反应:如果本身患有低血糖疾病,在晒太阳时会导致体内的糖分消耗过多,容易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从而出现心慌的症状。可以适当吃一些含糖量高的食物,比如糖果、巧克力等,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糖分,缓解症状。
3.中暑前兆:如果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工作或生活,可能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异常,从而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等情况。可以在室内开空调降温,也可以遵医嘱服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药物进行治疗。
4.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有可能是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患病以后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胸闷、憋气、心慌以及焦虑不安等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地西泮片、阿普唑仑片等镇静类药物治疗。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通常是由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所引起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发病后会出现体重下降、食欲亢进、易激动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还有可能会造成心悸、出汗、手抖等现象。可遵医嘱口服丙硫氧嘧啶片、甲巯咪唑片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除此之外,还可能是因为贫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的,患者需要到正规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