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糖尿病有湿热证吃什么中成药

于勋 中医内科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 三甲
咨询

糖尿病有湿热证的患者一般可以吃二妙丸、四妙丸、甘露消毒丸、葛根芩连丸、龙胆泻肝丸等中成药。

1、二妙丸

二妙丸主要是由黄柏、苍术等药物组成,具有燥湿清热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湿热下注、白带、阴囊湿痒等症状。但对于孕妇以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四妙丸

四妙丸主要是由苍术、牛膝、黄柏、薏苡仁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湿热下注、筋骨疼痛、足膝红肿等症状。但对于孕妇以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3、甘露消毒丸

甘露消毒丸主要是由滑石、茵陈、石菖蒲、木通等药物组成,具有芳香化湿、清热解毒等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暑湿蕴结、身热肢酸、尿赤黄疸等症状。但对于孕妇以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4、葛根芩连丸

葛根芩连丸主要是由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湿热蕴结所致的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等症状。但对于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不宜服用。

5、龙胆泻肝丸

龙胆泻肝丸主要是由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等药物组成,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等症状。但对于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不宜服用。

另外,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上述药物,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要注意饮食健康,可以适当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南瓜粥、山药粥等,避免吃油脂含量偏高的食物,比如炸鸡、肥肉等。另外,还要注意平时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地熬夜。也可以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打羽毛球、练习瑜伽等,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2023-09-06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糖尿病眼病吃什么中成药
糖尿病眼病可以考虑使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石斛夜光丸、复方血栓通胶囊等中成药进行治疗。由于糖尿病眼病可能涉及视力问题,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并及时就医以评估病情。 1.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可用于肾阴亏损导致的眼干涩、视力减退等。其能滋补肝肾。 本品宜饭前服用。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2.杞菊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主治眩晕耳鸣、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等症。该药具有平抑肝阳的功效。 需要长期服用时应咨询医师。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3.明目地黄丸 明目地黄丸可治疗肝肾阴虚引起的目涩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等症状。此药有滋肝肾、平肝明目的效果。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服药期间出现腹泻,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4.石斛夜光丸 石斛夜光丸适用于肝肾阴亏、目失所养所致的内障目暗、云翳内障、视物昏花。本品能滋养肝肾、益精明目。 肝郁气滞、脾虚湿困者慎用。运动员慎用。 5.复方血栓通胶囊 复方血栓通胶囊用于改善视网膜瘀血阻络所致的眼底病变。本品能够活血化瘀、益气养阴。 感冒发烧的患者不宜服用。服药期间注意观察眼部情况,定期复查。 以上提及的所有中成药均需遵医嘱使用。糖尿病眼病患者应注意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眼部并发症的风险。饮食方面,建议减少糖分摄入,如白砂糖、红糖等,以免影响血糖管理。
脾虚型糖尿病吃什么中成药

脾虚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参芪降糖颗粒、消渴丸、玉泉丸、天芪降糖胶囊、六君子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1、参芪降糖颗粒

参芪降糖颗粒主要是由人参茎叶皂苷、五味子、黄芪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滋脾补肾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脾虚型糖尿病引起的多尿、多饮、多食、身体消瘦等症状。但是对药物成分过敏者禁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2、消渴丸

消渴丸主要是由五味子、山药、葛根等中药组成,具有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引起的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体倦乏力等症状。但是对药物成分过敏者禁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3、玉泉丸

玉泉丸主要是由麦冬、天花粉、葛根等中药组成,具有养阴益气、清热生津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症见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体倦乏力等。

4、天芪降糖胶囊

天芪降糖胶囊主要是由黄芪、山药、地黄、人参、黄连、五味子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引起的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乏力等症状。

5、六君子丸

六君子丸主要是由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等中药组成,具有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量不多、气虚痰多、腹胀便溏等症状。但是对药物成分过敏者禁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患者在服用药物时应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以免降低药物的疗效,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