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苯扎氯铵洗手液对人体的危害

陈岩 全科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三甲
咨询

一般情况下,若只是偶尔使用苯扎氯铵洗手液进行清洗,并没有过量地接触,则通常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但如果长期大量使用该药物,则可能会出现过敏、损伤皮肤黏膜等不良反应。

1.过敏:由于苯扎氯铵是一种消毒防腐药,具有杀菌的作用,在医疗上主要用于皮肤及阴道的消毒和器械的消毒。如果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或者对该药物存在过敏的情况,则在使用后可能会引起机体产生免疫性反应,从而诱发瘙痒、红斑、丘疹等症状。

2.刺激:对于部分人群而言,若是长时间频繁使用该药物来清洁手部卫生,则有可能会导致局部受到一定的刺激,从而导致干燥、脱屑等情况发生。

3.损伤皮肤黏膜:此外,还可能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甚至还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因此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内裤,并经过暴晒处理。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频繁用手揉眼睛或者是抠鼻子等行为,以免增加细菌感染的概率。

4.其他情况:如果不小心将该药物涂抹到皮肤上时,其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则会与皮肤组织蛋白相结合,进而形成沉淀物,从而阻塞毛孔,导致毛囊炎的发生概率增加。此时需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并且要适当涂抹一些消炎类的软膏进行治疗,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出现了不适症状,则可以遵医嘱通过外用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必要时也可以遵医嘱口服抗组胺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盐酸左西替利嗪颗粒、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

2024-05-20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苯扎氯铵对婴儿的危害
苯扎氯铵对婴儿的危害可能包括皮肤灼伤、神经系统毒性、过敏性皮炎、消化道刺激症状以及急性中毒。 1.皮肤灼伤 皮肤直接接触高浓度苯扎氯铵会导致角质层受损、表皮细胞坏死。会引起局部红肿、疼痛、水疱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长期色素沉着或疤痕形成。 2.神经系统毒性 该物质通过干扰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影响神经信号传导,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可表现为头痛、眩晕、昏迷甚至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威胁生命安全。 3.过敏性皮炎 当机体接触到这种化学物质后,会发生免疫应答反应,导致组胺等炎症介质的释放,引发皮肤炎症。典型症状包括瘙痒、红斑、丘疹等,重者可能出现水肿、渗出等情况。 4.消化道刺激症状 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刺激性,如果摄入进入消化系统中,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导致局部组织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呕血、便血等现象。 5.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主要是因为短时间内大量吸入或者误服了苯扎氯铵,导致身体内积累过量的化学物质,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临床表现可能包括瞳孔散大、肌肉震颤、心律失常等,重症病例还可能出现昏迷、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使用含有苯扎氯铵的产品时需谨慎,避免婴儿直接接触。万一不慎接触,应立即用清水冲洗皮肤或漱口,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苯扎氯铵的危害
苯扎氯铵的危害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肌肉震颤、呼吸困难、心律失常以及溶血性贫血。 1.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中枢神经系统受到高浓度苯扎氯铵的影响后,神经细胞膜稳定性降低,导致神经冲动传导障碍。会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2.肌肉震颤 苯扎氯铵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运动终板部位的N2胆碱受体,使乙酰胆碱不能解离为胆碱和乙酸,从而影响神经递质的正常代谢过程,导致肌肉震颤。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痉挛、抽搐等现象,长期存在可能导致肌无力或肌萎缩。 3.呼吸困难 苯扎氯铵具有刺激性和毒性,可通过呼吸道吸入对人体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引起支气管收缩和痉挛,进而引发呼吸困难。会导致氧气摄取不足,进一步发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及生命安全。 4.心律失常 高浓度的苯扎氯铵会通过干扰钙离子通道的功能来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表现,严重者可导致心跳骤停。 5.溶血性贫血 苯扎氯铵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当其浓度过高时,会引起红细胞膜损伤而发生溶血。临床表现为贫血、黄疸、腰痛等,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使用含有苯扎氯铵的产品时需严格控制用量,避免长时间接触皮肤或黏膜。万一不慎误服或吸入大量该物质,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以减少潜在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