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痰湿和湿热并存吃什么中成药

杨伟宁 中医内科
株洲市中心医院 三甲
咨询

痰湿和湿热并存,可以遵医嘱服用龙胆泻肝丸、清热祛湿胶囊、参苓白术散、二妙丸、甘露消毒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对病情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1、龙胆泻肝丸

龙胆泻肝丸主要由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等药物组成,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头晕目赤、尿赤、湿热带下等症状,也可以用于改善痰湿和湿热并存的情况。

2、清热祛湿胶囊

清热祛湿胶囊主要是由党参、茵陈、岗梅根、黄芪、苍术、野菊花、陈皮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祛湿、益气生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暑湿病邪引起的食欲不振、身热口干、四肢疲倦等症状,也可以用于改善痰湿和湿热并存的情况。

3、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主要是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等药物组成,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等症状,也可以用于改善痰湿和湿热并存的情况。

4、二妙丸

二妙丸主要是由黄柏、苍术等药物组成,具有燥湿清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下注、白带、阴囊湿痒等症状。但对于阴虚发热者禁止服用。

5、甘露消毒丸

甘露消毒丸主要是由滑石、茵陈、石菖蒲等药物组成,具有芳香化湿、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暑湿蕴结、身热肢酸、尿赤黄疸等症状。但对于脾胃虚寒者禁止服用。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23-09-25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寒湿和湿热并存吃什么中成药
寒湿和湿热并存的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木香顺气丸、龙胆泻肝丸、藿香正气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1.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主要由人参、茯苓、山药、砂仁、桔梗、甘草等成分组成,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如果存在脾虚食少、消化不良等症状,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 2.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主要由附子、党参、干姜、炙黄芪、炒白术等成分组成,具有温阳祛寒、补气健脾的功效。如果存在脘腹冷痛、肢厥脉微等症状,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 3.木香顺气丸:木香顺气丸主要由木香、厚朴、苍术、陈皮、青皮等成分组成,具有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的功效。如果存在恶心呕吐、胸膈痞闷等症状,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 4.龙胆泻肝丸:龙胆泻肝丸主要由龙胆草、栀子(炒)、柴胡、黄芩、泽泻、车前子(盐水浸)、当归、地黄、炙甘草等成分组成,具有清肝利胆、利湿的作用。如果存在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肋疼痛等症状,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 5.藿香正气胶囊:藿香正气胶囊主要由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等成分组成,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如果存在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状,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
湿热痰湿体质吃什么中成药
湿热痰湿体质主要吃甘露消毒丸、二妙丸、二陈丸等中成药治疗。湿热和痰湿的共同点是都具有湿邪缠绵难愈、重浊等特点,但湿热之邪还兼有热邪性质,而痰湿之邪则兼有痰邪,临床分为有形之痰邪、无形之痰等。 1、甘露消毒丸 甘露消毒丸主治湿热痰湿、身热肢酸,胸闷腹胀、尿赤黄疸。药物的主要成分包括淡黄芩、绵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等。其药物成分中,淡黄芩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备泻实火、祛湿热痰湿、止血、安胎的功效。绵茵陈具备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是消肿散结、疏散风热。因此甘露消毒丸整体具备祛湿热痰湿、清热解毒的功效。该药不适合谵语、舌绛者服用,同时并不适合特殊的人群,例如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患有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服用,以避免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2、二妙丸 二妙丸有燥湿清热的功效,可以治疗湿热痰湿。二妙丸的组方为苍术、黄柏。苍术归脾、胃、肝经,性温,味辛、苦。具有祛湿热痰湿、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黄柏是芸香科黄檗属黄皮树的干燥树皮,其味苦,性寒,入肾、膀胱经,黄柏有清热燥湿、解毒疗疮和祛湿热痰湿的功效。服用二妙丸的患者要注意饮食,以清淡饮食为主,不要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的食物。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3、二陈丸 二陈丸用于湿热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其主要成分有半夏、甘草、陈皮、茯苓等。陈皮可理气健脾、祛湿热痰湿,有助于半夏理气活胃、燥化痰湿,故为臣药。茯苓善健脾渗湿,可以助君药和祛湿热痰湿,同时还有健脾的作用,故为佐药。甘草可以润肺和中,也能够调和诸药。患者服药期间忌食生冷、刺激、油腻之物,忌烟酒,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建议湿热痰湿体质患者需要吃薏米、红豆、山药等具有健脾利湿功效的食物。另外,要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如辣椒、五花肉等。每天需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跳绳、打太极、做瑜伽等。治疗湿热痰湿证,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辨证选用中成药,不能自行购药服用,避免药不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