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白厚中间发黄多考虑是胃火炽盛、肝胆湿热、食积化热、痰饮留聚、阳虚水泛等因素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中医内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胃火炽盛:通常与外邪犯胃、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多种因素有关,可导致胃气失降,从而会出现上述症状,并伴随有牙龈肿痛、口臭等症状。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牛黄清胃丸、藿香清胃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2.肝胆湿热:通常是长期或大量饮酒、房事过度等原因所引起,会导致湿热内蕴于肝胆,进而出现上述情况,还可伴有身目发黄、胁肋疼痛、口苦恶心、纳呆乏力等症状。此时可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利胆片、当归芦荟丸等药物来进行治疗。
3.食积化热:若自身经常暴饮暴食或者过多进食油腻的食物,则可能会导致食物堆积在脾胃之内无法消化,继而会引起食积的情况发生,也可表现为上述现象,还会伴随有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拒按、手足心热、烦躁不安等症状。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散、保和丸等药物来缓解。
4.痰饮留聚:可能是因为脾脏运化功能失调,不能将体内的津液输布及排泄出去所致,因此就会造成水谷不得运化,使津液聚集成痰的现象,也会诱发上述情况,同时还会有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此应遵医嘱应用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等方剂进行调理。
5.阳虚水泛:即体内寒浊日久,伤阳碍气,气机不利,水道不通则形成水饮,壅遏于中焦,故见形胖浮肿,其上为痰,下为饮,水走肠间,气无所附,故大便溏薄,口中不渴,小便短少,四肢沉重,畏冷怕凉,得热益甚,喘促难息,声低怯怯,自汗肢温,头面身体尽皆浮肿,眼睑亦浮肿,甚则面目如橘皮状,胸膈痞闷,心中怅闷,神疲倦怠,面色晄白无华,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此时需要遵医嘱使用实脾饮、五苓散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以上常见病因外,还可能是阴虚火旺、气血瘀滞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果自身不适感较为严重,就需要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