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压积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血小板所占的百分比,反映骨髓巨核细胞的成熟程度。正常范围男性为0.18%-0.27%,女性为0.19%-0.28%。若血小板压积达到0.31%,则属于轻度增高。
引起该情况的原因较多,可能与反应性增多、缺铁性贫血、慢性炎症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有关。
1.反应性增多:部分患者在患有肝硬化、肺梗死、胰腺炎、肾盂肾炎等疾病时,可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导致血小板生成增加和(或)抑制减少,从而出现血小板压积增高的现象。
2.缺铁性贫血:由于体内缺乏铁元素,致使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导致贫血的情况发生,此时机体会代偿性的增加血小板数量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检查,则可能会有上述结果。
3.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此类疾病的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当病情处于活动期的时候,就会导致血小板数值升高,同时还会伴有其他不适症状,比如疼痛、发热等。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良性病变,会导致外周血液中的红细胞数以及血小板计数异常增多,并且会伴随脾脏肿大的情况发生。
5.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会导致患者的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持续增多,而且一般不会因为治疗而降至正常水平。
除此之外,若存在急性感染、急性溶血等情况,也会诱发此现象的发生。建议及时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具体病因后配合医生对因处理。若无明显诱因,仅表现为单纯的血小板压积偏高,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