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口服免疫球蛋白的副作用和危害是什么

戚宁 风湿免疫科
日照市中医医院 三甲
咨询

口服免疫球蛋白是一种生物制剂,主要用于增强免疫力。虽然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潜在的危害。

1. 过敏反应:部分人在使用口服免疫球蛋白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引起呼吸困难甚至休克。因此,在使用前需要进行过敏试验,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2. 免疫抑制作用:由于口服免疫球蛋白含有多种抗体成分,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从而增加感染风险。特别是患有慢性炎症疾病的人群应谨慎使用。

3. 血液系统影响:口服免疫球蛋白可能会干扰血液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贫血、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在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血常规以确保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4. 肝肾损伤:由于口服免疫球蛋白需要通过肝肾代谢清除,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对于有肝脏病史或其他相关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慎重考虑是否适合使用。

5. 传染性疾病传播:某些病毒可以通过制备过程传播到最终产品中,包括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等。在接受注射或输注时应注意避免接触他人的针头和其他用具,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总之,尽管口服免疫球蛋白有一定的疗效,但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上述副作用和危害。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并接受专业建议。

2024-02-18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免疫球蛋白副作用
免疫球蛋白可能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过敏性皮疹、发热、头痛和关节痛。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1.注射部位疼痛 由于免疫球蛋白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在注射后可能会刺激局部组织产生炎症反应,导致患者感到明显的针刺感或酸胀感,并且这种不适感通常会持续数小时至一天不等。如果疼痛程度较轻,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如果疼痛严重并且伴有红肿等症状,则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治疗。 2.过敏性皮疹 部分体质敏感的人群在接触免疫球蛋白时可能出现超敏反应,引起皮肤发红、瘙痒、起泡等症状,即为过敏性皮疹。对于轻微的过敏性皮疹,可以通过冷敷缓解症状;但对于严重的过敏性皮疹,如大范围水疱形成,则需遵医嘱服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止痒和消炎治疗。 3.发热 当机体受到免疫球蛋白刺激后会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其中包括体温调节中枢的激活,从而引发发热现象。针对低热可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贴退烧贴、温毛巾擦拭身体等方法来降低体温;而对于高热则需配合医生给予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进行退热治疗。 4.头痛 免疫球蛋白进入体内后可能会诱发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进而影响到大脑的功能,表现为头部剧烈疼痛的症状。对于轻度头痛可以尝试放松身心、避免过度劳累等方式来缓解;但若是频繁发作或者伴随恶心呕吐等情况,则要考虑是否存在颅内压增高的情况,此时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潜在疾病。 5.关节痛 长期应用免疫球蛋白可能导致自身抗体水平升高,这些抗体有时也会攻击自身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包括骨骼肌和软骨结构,从而引发关节痛。对于由免疫球蛋白引起的关节痛,主要通过非甾体类抗炎药来进行治疗,例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这类药物能够有效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关节处的炎症反应和疼痛感。 在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是否有新的不适症状出现,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以及均衡饮食,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免疫球蛋白副作用
免疫球蛋白的副作用可能包括注射部位红肿、荨麻疹、关节炎样症状、血清病和肾功能损害。 1.注射部位红肿 由于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在注射后出现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可表现为注射部位的红、肿、热、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感染。 2.荨麻疹 荨麻疹是机体对某些物质发生过敏反应导致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使用免疫球蛋白可能会引起机体释放组胺及其他具有炎症活性的介质,使肥大细胞脱颗粒,进而引发上述表现。典型症状包括瘙痒性斑块或丘疹,可能伴有水肿、红斑等症状。 3.关节炎样症状 当患者受到致敏原刺激时,机体免疫系统会异常激活,产生IgE抗体并与其上的受体结合,从而诱发炎症反应。使用免疫球蛋白后,其中的异源蛋白成分可能会成为潜在的抗原分子,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IgE抗体,进一步活化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促使它们分泌多种炎症介质,如白介素-4、5、6等,这些介质能够通过旁路途径促进补体系统的活化,进而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关节处,引发类似关节炎样的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通常发生在注射后的几天内。 4.血清病 血清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过敏反应,主要是由接受含有蛋白质的大分子物质,如免疫球蛋白,所引起的机体产生的IgG类抗体与自身抗原进行交叉反应所致。典型症状包括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以及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等,有时还伴随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5.肾功能损害 肾功能损害可能是由于免疫球蛋白中的异源蛋白成分作为抗原分子诱导机体产生IgE抗体,进而活化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使其释放出大量的炎症介质,这些介质作用于肾脏,导致肾小管损伤和肾小球炎症。可能出现尿量减少、颜色改变、浮肿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急性肾衰竭。 在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任何异常症状,以避免潜在的副作用。如有不适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处理并降低风险。
免疫球蛋白的副作用
免疫球蛋白的副作用可能包括注射部位红肿、荨麻疹、关节炎、血清病和肾功能损害。 1.注射部位红肿 由于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对注射的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导致局部出现炎症反应。可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热、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感染扩散至周围组织。 2.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会在短时间内消退。典型症状为皮肤上出现红色风团和剧烈瘙痒,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 3.关节炎 当机体受到致敏原刺激后,会产生IgE抗体,当IgE与肥大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时,会引发一系列的生物活性效应,包括释放组胺和其他介质,这些介质会导致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粘液分泌增多,从而引起支气管痉挛、肺水肿或其它过敏反应。主要症状包括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长期发作还可能导致关节畸形。 4.血清病 血清病是由于机体接受异源性蛋白如免疫球蛋白后产生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皮肤、关节腔或肾脏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因为机体对注入的外源性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并沉积在组织中。典型症状包括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和肌肉疼痛等。 5.肾功能损害 肾功能损害可能是由免疫球蛋白中的蛋白质成分对肾脏造成损伤所致。可能表现为尿量减少、尿色改变、浮肿等症状,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慢性肾衰竭。 使用免疫球蛋白需密切观察身体变化,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免疫球蛋白有什么副作用
免疫球蛋白的副作用可能包括注射部位红肿、荨麻疹、关节炎、血清病和肾功能损害。如果副作用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立即就医。 1.注射部位红肿 由于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在注射后出现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可表现为注射部位的红、肿、热、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感染。 2.荨麻疹 荨麻疹是机体对某些物质发生过敏反应导致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使用免疫球蛋白可能会引起机体释放组胺及其他具有炎症活性的介质,使肥大细胞活化并释放组胺,从而引发荨麻疹。典型症状包括瘙痒性斑块或风团,伴有水肿、红斑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情况。 3.关节炎 免疫球蛋白中的异体蛋白成分可能会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会攻击自身的关节组织,导致炎症和损伤。常见症状包括关节肿胀、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长期发展还可能导致关节畸形。 4.血清病 血清病是由使用含有蛋白质的大分子物质如免疫球蛋白引起的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疾病,当外来蛋白进入体内时,会激发机体产生针对该蛋白的IgG类抗体,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典型症状包括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肿胀和肌肉疼痛,重症病例可有肾脏受累。 5.肾功能损害 肾功能损害可能是由免疫球蛋白引起的直接毒性效应或间接的免疫学机制所致,例如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肾小管损伤。临床表现可能包括尿量减少、浮肿、高血压以及血液中肌酐水平升高。 在使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任何潜在的副作用,尤其是对于既往有过敏史的患者。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