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归脾丸副作用嗜睡

李罗吾 中医内科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咨询

服用归脾丸后出现嗜睡的症状可能是由于药物作用、脾胃虚寒、气血两亏、肝气不足、心脾两虚等原因导致。建议立即停药,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1.药物作用:归脾丸是一种中成药制剂,主要成分有党参、白术(炒)、当归等中药材制作而成,具有益气补血以及健脾养心的功效。如果患者身体比较虚弱或者病情比较严重,而且没有遵医嘱用药剂量,则可能会使药物发挥过强的作用,从而引起嗜睡的情况发生。此时应及时去医院复诊,请医生调整用量。

2.脾胃虚寒:归脾丸适用于存在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等情况的人群,若本身患有脾胃虚寒时,使用该药物不当则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还会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对于此类人群应避免使用此药,必要时可遵医嘱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3.气血两亏:归脾丸属于一种滋补类的中药,其功效是益气补血和健脾养心,若长期大量服用,容易造成气血两旺的现象,进而出现困倦乏力、精神萎靡不振、嗜睡的表现。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处理,停止服药后症状即可缓解。

4.肝气不足:归脾丸可以用于改善心脾两虚和气血不足所引起的病症,但如果在用药期间出现了肝郁气滞的情况,则会加重肝气不足的程度,不利于疾病恢复。此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药量,或者选择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5.心脾两虚:归脾丸的主要成分包括黄芪、酸枣仁、茯苓等药材,可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健忘惊悸、面色萎黄等症状。但若患者本身就存在心脾两虚的问题,则不能盲目地服用归脾丸,以免加重不适症状。此时需要先前往中医科辨证论治,然后遵医嘱选择其他药物进行调理。

此外,孕妇及阴虚内热者慎用此药,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用药期间饮食宜清淡,不宜吃生冷或辛辣刺激性食物,且要忌烟酒。

2024-03-11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归脾丸的副作用
归脾丸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皮疹、头痛、心悸等副作用。如果出现严重不适或症状持续不改善,应立即就医以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1.恶心呕吐 归脾丸中的某些药物成分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平滑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吸收功能。 2.腹胀腹泻 该药物中含有党参、白术等中药药材,具有健脾胃的功效,能够促进食物消化吸收。若患者存在脾胃虚弱的情况,则会导致出现腹胀、腹泻的症状。患者还可能伴随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状,长期如此则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 3.皮疹 服用归脾丸后,机体对其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产生过敏反应,从而引发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组织损伤。患者可表现为皮肤红斑、瘙痒或荨麻疹样改变,严重者可能出现水疱或糜烂面。 4.头痛 归脾丸中含有的龙眼肉、当归等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扩张头部血管,增加脑部供血量。对于易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如高血压性脑病、脑动脉硬化症及脑出血等,应禁用或慎用。 5.心悸 由于归脾丸中的黄芪、甘草等中药材具有一定的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功效,因此会诱发心悸的现象发生。患者会出现心跳加快、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呼吸困难。 建议密切观察身体变化,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停药并就医处理。用药期间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生冷、油腻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疗效。
归脾丸的副作用
归脾丸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皮疹、头痛、心悸等副作用。如果出现严重不适或症状持续不改善,应立即就医以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1.恶心呕吐 归脾丸中的某些药物成分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平滑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吸收功能。 2.腹胀腹泻 该药物中含有党参、白术等中药药材,具有健脾胃的功效,能够促进食物消化吸收。若患者存在脾胃虚弱的情况,则会导致出现腹胀、腹泻的症状。容易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长期腹泻可能导致水电解质失衡及营养不良等问题。 3.皮疹 服用归脾丸后,机体对其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产生过敏反应,引发炎症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可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皮损现象,严重者可能出现水疱或大疱。 4.头痛 归脾丸中含有的龙眼肉、当归等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扩张头部血管,增加脑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因气血不足引起的头痛。但过量使用会引起血管过度扩张,使血液流动加快,进而加重头痛症状。 5.心悸 由于归脾丸中的黄芪、甘草等中药材具有一定的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功效,会提高交感神经的活性,使心跳加速。患者会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长时间的心悸还可能诱发心脏疾病的发生。 建议患者在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停药并向医生咨询。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