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体寒体虚湿气重能根治吗

吴泰 中医内科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咨询

体寒体虚湿气重一般情况下是可以根治的,可以通过一般治疗、饮食调理、药物治疗、中医理疗、加强锻炼等方式进行改善。

1、一般治疗

体寒体虚湿气重可能是长期处于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导致寒气侵入体内引起的。因此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期处于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同时还要注意自身保暖,避免受凉导致病情加重。

2、饮食调理

同时也可以适当吃温热的食物,比如羊肉、牛肉、桂圆、红枣等,能够起到温热的作用,可以辅助去除体内寒气,改善体虚湿气重的情况。

3、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体内湿气比较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健脾养胃、祛湿散寒的作用,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4、中医理疗

患者还可以通过中医理疗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比如拔罐、刮痧、艾灸等,能够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有利于体内寒气和湿气的排出,对病情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5、加强锻炼

患者平时也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比如跑步、打羽毛球等,能够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同时也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23-09-22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体寒体虚湿气重吃什么药

体寒体虚湿气重可以吃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金匮肾气丸、藿香正气丸等药物进行治疗,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

1、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主要是由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症状。但是对于孕妇一般是不建议使用的,同时患者也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等中药一起使用。

2、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主要是由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等症状。对于体寒湿气重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

3、人参健脾丸

人参健脾丸主要是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等中药组成,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脾胃虚弱所引起的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痛便溏等症状。但对于感冒发热、咳嗽痰多、腹胀腹痛等患者一般是不建议服用的。

4、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主要是由地黄、山药、山茱萸等中药组成,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等症状。但对于孕妇一般是不建议使用的,同时患者也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等中药一起使用。

5、藿香正气丸

藿香正气丸主要是由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等中药组成,具有解表退热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暑湿感冒引起的头痛昏重、胸膈痞闷等症状。但对于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一般是不建议服用的,同时患者也不宜与滋补性中药一起服用。

另外,建议患者在服用上述药物时,需要严格遵医嘱,不可盲目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治疗。

体虚,湿气重易感冒
体虚,湿气重易感冒可以考虑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调理、中药调理、艾灸疗法、拔罐疗法等方法来改善。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1.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调整包括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和保持心情愉悦。这些行为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免疫功能。规律作息有助于恢复身体机能,提高抵抗力;适量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保持心情愉悦有利于缓解压力,提高免疫力。 2.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涉及均衡饮食,减少高脂、甜食摄入,增加蛋白质及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如鸡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高脂、甜食会加重湿气重的症状并降低机体抗病能力;而蛋白质及维生素C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和修复受损组织。 3.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需由专业中医师开具处方,根据个体差异配制汤剂或丸散膏丹等制剂,并指导服用方法及剂量。中药通过整体调养脏腑功能来辅助治疗体虚和湿气重引起的易感冒问题。例如黄芪、党参可补气固表;茯苓、白术能祛湿健脾。 4.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在特定穴位上施以温热刺激的方法,一般需要到医院由医生操作。此法能够起到一定驱寒除湿的作用,从而辅助改善上述不适症状。 5.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将罐子吸附于人体表面,利用负压作用引起局部皮肤充血、瘀血的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家自行操作即可完成。此方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以及消肿止痛的功效,对于体虚、湿气重所致之感冒也有一定的疗效。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体检,监测体重指数、血糖水平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若症状持续不改善或者出现其他并发症,应及时就医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湿气怎么来的?湿气重、体寒重
湿气重、体寒重可采取艾灸、拔罐疗法、中药外敷、中药内服、针灸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 1.艾灸 通过燃烧艾叶制成艾条,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温熨,可以起到祛风散寒的作用。对于存在寒湿体质的人群有一定的调理效果。但需注意避免长时间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引起烫伤。 2.拔罐疗法 利用负压吸附于人体表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祛除体内湿气的目的。此方法适合用于缓解因湿邪所致的肌肉酸痛、关节僵硬等症状。但在患有急性软组织损伤时不宜使用。 3.中药外敷 将具有利水渗湿功效的草药碾碎后加水熬煮,然后外敷于相应腧穴上,能够有效改善湿气过盛引起的水肿、舌苔厚腻等不适症状。适用于表里同病、经络闭塞不通者。但是要密切观察皮肤是否有红肿、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 4.中药内服 通过服用具有健脾化湿功效的中药材或方剂来改善脾胃运化功能,进而达到祛湿目的。可辅助改善湿邪侵袭所导致的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问题。在服用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以增强疗效。 5.针灸疗法 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流通,有助于祛湿驱寒。适宜长期处于空调房且感觉身体湿气重的人群。初次尝试时要注意选择正规机构,并告知医生个人情况以便评估风险。 针对湿气重、体寒重的问题,建议调整饮食习惯,减少摄入生冷、油腻的食物,如冰激凌、肥肉等,以减轻脾胃负担,有利于湿气的运化。同时,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排除体内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