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44岁时出现烦躁可能与更年期、心理压力过大、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如果长期处于烦躁状态,则考虑可能是焦虑症所致。
1.更年期: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女性会进入围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下降导致体内雌孕激素分泌减少,机体易发生一系列不适症状,如月经紊乱、多汗、失眠等。若未及时进行调理则可能出现情绪异常,表现为爱发脾气、烦躁不安等症状。此时建议保持良好的心态,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等药物补充雌激素。
2.心理因素:若近期生活和工作上遇到较多困难和挫折,可能会使自身心理负担加重而影响睡眠质量,从而容易变得比较焦躁。应放松心情,可通过听音乐、看书等方式缓解不良情绪。
3.激素水平变化:女性在40-50岁时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明显改变,尤其是雌激素水平降低后,会对身体多个器官造成不利影响,也会对神经系统产生一定刺激,从而引起烦躁不安的症状。通常属于正常现象,无需特殊处理,但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增加豆制品的摄入量,并保证充足睡眠即可逐渐恢复。
4.焦虑症:该疾病主要以广泛和持续性内心体验不安、紧张、恐惧等的情绪障碍为主,常伴有自主神经失调、肌肉收缩增强和运动性激越等表现。若患者存在焦虑症的情况,则可能导致上述情况并伴随呼吸困难、濒死感或要失控的感觉。建议尽早到医院精神科就诊,配合医生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松弛疗法等心理治疗改善病情,也可遵医嘱服用阿普唑仑片、劳拉西泮片等镇静类药物予以抑制。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原因外,还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阿尔茨海默病等因素有关。若无法判断,建议前往妇科、内分泌科等相关科室就诊,完善血常规、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