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有什么区别

2023-11-08349人阅读
范韶享

范韶享 三甲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消化内科

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是两种不同的细菌。它们的名称中都包含了“肠球菌”这个词汇,但含义有所不同。

屎肠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在人体肠道内正常寄生,并参与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群生态平衡。它通常不会引起疾病,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感染,如在医院环境中的传播等。

而粪肠球菌则是一种与人类健康有关的病原体之一。它属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常存在于人类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和其他部位。当其过度生长时,可能导致各种感染,包括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虽然名字相似,但所属类别不同,所处位置也有所区别。

举报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感染粪肠球菌有什么症状
感染粪肠球菌的典型症状包括腹泻、腹痛、恶心、呕吐,还可能伴随发热,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尽快就医。 1.腹泻 感染粪肠球菌后,机体免疫系统会针对病原体产生炎症反应,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和电解质失衡,从而引发腹泻。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每日超过三次,且大便呈水样或糊状,可能伴有未消化食物残渣。 2.腹痛 由于细菌产生的毒素刺激胃肠壁,引起平滑肌痉挛性收缩,进而出现腹痛的症状。疼痛通常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可能是阵发性的,持续时间不一。 3.恶心 当胃肠道受到炎症刺激时,会引起神经反射活动增强,导致恶心感。患者可能会感到咽喉部不适,有想要呕吐的感觉,但并不一定伴随呕吐。 4.呕吐 由肠蠕动加快引起的胃内压力增高所致。呕吐中枢敏感性增加也会导致呕吐的发生。呕吐是一种防御性动作,旨在清除有害物质,减轻不适感。 5.发热 感染粪肠球菌后,身体为对抗病原体而启动免疫应答,产生内源性致热因子,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导致发热。发热通常出现在感染后的数小时至一天内,可能伴有出汗、头痛等症状。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以及便常规和培养来评估是否存在感染迹象。治疗措施可能包括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必要时需遵医嘱执行。患者应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食用高纤维、辛辣或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减少胃肠道负担。
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的区别

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的区别,主要包括分布部位不同、病原体不同、引起的疾病不同、治疗方式不同、传染性不同等,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1、分布部位不同

大肠埃希菌属于肠杆菌科,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而粪肠球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胃肠道内。

2、病原体不同

大肠埃希菌是一种正常的菌群,一般在肠道内,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能会引起胃肠道感染。而粪肠球菌是一种致病菌,可以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也可以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引起胃肠道感染。

3、引起的疾病不同

大肠埃希菌感染可能会引起急性胃肠炎、腹膜炎、尿道炎、膀胱炎等疾病,也可能会引起中耳炎、脑膜炎等疾病。而粪肠球菌感染可能会引起急性肾盂肾炎、腹膜炎、败血症等疾病,也可能会引起心内膜炎、骨髓炎等疾病。

4、治疗方式不同

如果存在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盐酸环丙沙星胶囊等。如果存在粪肠球菌感染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复方磺胺甲恶唑片、磺胺嘧啶片等。

5、传染性不同

大肠埃希菌一般不具有传染性,但粪肠球菌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健康,尽量吃清淡类的食物,也可以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但是避免吃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也不可以吃生冷寒凉类的食物。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感染粪肠球菌的原因
感染粪肠球菌的原因可能有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皮肤黏膜损伤、慢性疾病伴随的免疫系统紊乱、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无法有效抵御细菌入侵,从而增加感染风险。建议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可能带有病原体的物品或环境,同时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若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应治疗。 1.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导致机体无法有效抵御细菌入侵,使粪肠球菌易于定植和繁殖。可通过营养支持、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提高免疫力,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免疫增强药物如转移因子口服溶液进行治疗。 2.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会使机体免疫反应受到抑制,降低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导致感染风险增加。建议定期评估免疫状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以考虑减少免疫抑制剂剂量或者更换其他免疫调节药物。 3.皮肤黏膜损伤 皮肤黏膜损伤会导致局部屏障功能受损,易受外界病原体侵袭,包括粪肠球菌。轻度损伤可通过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促进愈合,重度损伤需就医处理。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碘伏消毒液、红霉素软膏等预防感染。 4.慢性疾病伴随的免疫系统紊乱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可能引起免疫系统紊乱,进而影响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优化血糖控制是管理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关键步骤。例如,可以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也可以遵照医生处方使用胰岛素注射液进行治疗。 5.长期使用抗生素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能会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有利于耐药性较强的粪肠球菌滋生。非处方止泻药如蒙脱石散、复方樟脑酊可用于缓解不适症状,但不建议随意使用抗生素。 针对粪肠球菌感染,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特别是对于有免疫缺陷或其他潜在健康问题的人群。建议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以及便常规加潜血试验等检查以评估感染程度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