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睡觉时牙疼起床就不疼是什么原因

狄耀 口腔科
新泰市中医院 三甲
咨询

如果出现睡觉时牙疼、起床就不疼的情况,可能是由于牙齿龋坏引起,也有可能是牙髓炎或者根尖周炎导致。另外,智齿冠周炎、三叉神经痛也可能引发此类情况。

1.牙齿龋坏:在夜间睡眠的过程中,唾液分泌量减少,口腔内环境相对偏干燥,在细菌的作用下更容易加重牙齿的损伤程度,从而诱发疼痛症状。而在早晨起床后,随着口水分泌增多,对局部产生冲洗作用,则可使疼痛减轻或者消失。此时需要及时进行补牙处理,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而形成较深龋洞,增加治疗难度。

2.牙髓炎:若患者患有慢性牙髓炎或者是急性牙髓炎等疾病,在晚上休息的时候,由于体位的影响以及夜晚空气比较寒冷,可能会刺激到病灶部位,进而会出现上述现象。对于这种情况,一般可以采取根管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

3.根尖周炎:主要是因为感染因素所造成,会导致患者出现牙齿浮出感、咬合无力等症状,并且还会伴有明显的肿胀和疼痛。当炎症反应因子扩散至根尖周组织外时,就会出现此现象。一旦确诊为根尖周炎之后,就需要通过手术的方法来做处理,比如开窗减压术、根管治疗术等。

4.智齿冠周炎:通常与厌氧菌感染有关,会造成半边脸肿大、张口受限等情况发生。但随着病情逐渐恢复,身体内的炎性因子会有所消退,所以也会出现上述表现。对此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药物控制感染。

5.三叉神经痛:可能与神经元异常放电等因素有关,会造成单侧面部出现剧烈疼痛的症状。待晨起后,人体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体内神经敏感度下降,即可缓解不适。建议遵医嘱应用卡马西平缓释胶囊、苯妥英钠片等药物治疗。

此外,出现此类情况,还可能与牙龈炎、牙周炎等原因有关。如果经常出现此种情况,需要及时去正规医院的口腔科检查诊断,明确具体病因后再做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平时也要注意做好口腔卫生工作,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2023-11-29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睡觉时惊跳是什么原因
睡觉时惊跳可能是由遗传易感性、缺钙、维生素D缺乏、脑炎后遗症、癫痫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遗传易感性 睡眠惊跳可能受到家族遗传的影响,如果直系亲属中有人患有相关疾病,则个体患病的风险增加。针对遗传易感性的睡眠惊跳,可以考虑使用苯巴比妥等镇静催眠药物进行治疗。 2.缺钙 缺钙可能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影响睡眠质量,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抽搐发作。补钙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如口服葡萄糖酸钙片、碳酸钙D3咀嚼片等。 3.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身体对钙和磷的吸收利用,进而导致骨骼发育异常,引起生长痛、夜间惊跳等症状。补充维生素D是常规疗法,可通过日晒或服用维生素D滴剂来实现。 4.脑炎后遗症 脑炎后遗症是指病毒或其他病原体侵袭大脑引起的炎症反应,这些病原体会持续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睡眠障碍和惊跳现象。抗病毒治疗是主要手段,可选用阿昔洛韦胶囊、更昔洛韦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5.癫痫 癫痫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由于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部分患者会出现睡眠中突然坐起、尖叫或肢体抽动的情况。抗癫痫药物可用于控制病情,常用药物有卡马西平片、奥卡西平片等。 建议定期进行睡眠监测以评估睡眠质量,同时注意是否存在白天过度疲劳或精神压力过大等情况。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头颅MRI或EEG检查以进一步排除其他潜在的器质性疾病。
睡觉时爱动是什么原因
睡觉时爱动可能是缺钙、维生素D缺乏、神经衰弱、焦虑症、不安腿综合征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缺钙 缺钙会导致肌肉兴奋性增加,从而引起睡眠中出现不自主的运动。通过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可以改善症状,如碳酸钙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 2.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可通过日晒或遵医嘱服用维生素D制剂进行治疗,如维生素AD胶丸、维生素AD滴剂等。 3.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常伴有精神活动易兴奋和脑力易于疲乏的现象,因此会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情况发生。患者可遵照医生的意见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氯硝西泮片等药物来缓解不适症状。 4.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持续存在过度激活状态,此时可能会出现入睡困难的情况,同时还会伴随明显的焦虑情绪。针对焦虑症所致的症状,通常需要配合医生采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进行镇静催眠治疗,比如阿普唑仑片、地西泮片等。 5.不安腿综合征 不安腿综合征可能由遗传因素、铁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导致腿部有难以忍受的感觉,需不停移动下肢才能减轻,夜间更为严重,干扰睡眠。不安腿综合征的治疗包括心理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遵从医师意见用左旋多巴片、盐酸普拉克索片等促进多巴胺释放的药物进行干预。 建议定期进行睡眠监测、血生化检查以及心理咨询,以评估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睡前适当进食有助于睡眠,但应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