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老年人走路心里就发慌是什么原因

吴全先 精神心理科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三甲
咨询

老年人在走路时出现心里发慌的症状,可能与低血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脑供血不足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前往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低血糖:由于体内糖原含量较低,无法为机体提供能量支持,可导致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当影响到心脏时,则会出现心悸、出汗、饥饿等不适症状。此时应及时补充含糖的食物,如饼干、面包、糖果等,以缓解上述症状。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通常由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原因所诱发,患病后因冠脉狭窄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致使老人自觉胸闷、气短、乏力,并伴有出冷汗、焦虑不安等症状。此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治疗。

3.心律失常:若老年人本身患有严重贫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性疾病,加之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会导致心律异常,使患者自觉心中紧张、恐慌、不安。此时应遵医嘱使用盐酸普萘洛尔胶囊、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药物改善。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一般是由遗传、感染等原因所导致,患者发病期间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旺盛,会使新陈代谢加快,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易激惹、烦躁、多汗、消瘦、心动过速等典型临床表现。此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丙硫氧嘧啶片、甲巯咪唑片等药物治疗。

5.脑供血不足:如果存在脑动脉硬化的情况,可能会因为脑部血液灌注不足而导致脑供血不足,影响大脑正常生理功能,进而表现为说话困难、视物模糊、头晕眼花以及精神萎靡等症状。对此需遵医嘱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华法林钠片等药物治疗。

除上述常见情况外,还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所致。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2024-01-31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老年人心里发慌睡不着觉是什么原因
老年人心里发慌睡不着觉可能是睡眠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脑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1.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指持续存在且无法获得正常睡眠的情况,导致大脑未得到充分休息而影响情绪和认知功能,进而出现心理不适感。睡前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会影响褪黑素分泌,造成失眠。建议老年人睡前适当进行舒缓运动如散步,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2.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以过度担忧和恐惧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从而引起心理上的不适感。抗焦虑药物是治疗焦虑症的主要手段之一,常用药物有盐酸帕罗西汀片、氯硝西泮片等。 3.抑郁症 抑郁症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长期如此会导致心理压力增大,进而加重失眠的症状。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舍曲林、氟西汀等,可以增加5-羟色胺神经递质的浓度,缓解抑郁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使机体代谢活动增强,导致患者出现烦躁不安、难以入睡等情况发生。甲亢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肠溶片等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能有效控制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失眠症状。 5.脑动脉粥样硬化 脑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脑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此时就会诱发一系列临床表现,包括头痛、眩晕、耳鸣、健忘、失眠多梦等。对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洛伐他汀片等降脂类药物稳定斑块,延缓病情进展。 针对老年人的心理不适,建议定期进行心理咨询,监测睡眠模式并保持规律作息。必要时,建议进行头部MRI、甲状腺功能测定和血脂检测以评估相关病理状态。
老年人走路气喘是什么原因
老年人走路气喘可能是由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贫血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1.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由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原因导致气道和肺泡结构改变,引起呼吸困难。当患者进行步行等运动时,需要更多的氧气,但受限于受损的肺部功能,无法有效换气,从而出现气喘。药物治疗中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可缓解急性发作期的症状,改善通气功能。 2.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这些因素会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容易受到各种刺激而发生痉挛,进而引发气喘。支气管舒张剂如β2受体激动剂可以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改善通气功能,常用药有硫酸特布他林片、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血脂异常导致血管壁脂质沉积形成斑块,使冠脉狭窄甚至堵塞,影响心脏供血。当行走时身体需氧量增加,血液需求也随之增多,此时狭窄的冠脉不能满足需求,就会诱发胸痛、气短等症状。经皮冠脉介入治疗通过导丝将球囊送至狭窄处后充盈球囊以扩张狭窄部位,常使用药物洗脱支架进行治疗。 4.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感染、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心肌损伤或功能障碍。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收缩能力下降,每次泵出的血液量减少,因此在活动时会出现气促的情况。利尿剂如呋塞米能快速排钠、排水,减轻水肿,改善液体负荷过重状态,缓解呼吸困难。 5.贫血 贫血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者红细胞携氧能力降低,导致机体组织器官缺氧。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衰退,造血功能减退,更容易发生贫血。行走时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增加,贫血状态下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不足,就会感到气喘吁吁。补充铁元素是纠正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手段之一,可通过口服补铁制剂来达到目的,例如富马酸亚铁片、葡萄糖酸亚铁胶囊等。 建议定期监测肺功能和心电图,以及必要的血常规和胸部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同时,应鼓励老年人保持适度的身体活动,如散步,有助于提高肺活量和心血管健康,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呼吸困难。
老年人走路累是什么原因

老年人走路累可能是过度劳累、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静脉曲张、心力衰竭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

1、过度劳累

若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可能会使身体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出现身体乏力、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注意多加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也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进行缓解。

2、骨质疏松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内钙元素会大量流失,容易导致骨质疏松,会出现身体乏力、骨骼疼痛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遵医嘱口服碳酸钙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改善,同时要注意合理膳食,多吃含钙量比较高的食物。

3、腰椎间盘突出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会发生退行性病变,如果长期弯腰重体力劳动,可能会使局部神经受到压迫,从而出现下肢麻木、疼痛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注意多加休息,避免长期弯腰负重。必要时,也可以遵医嘱服用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下肢静脉曲张

如果长期站立,可能会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容易诱发下肢静脉曲张,会出现下肢乏力、酸胀、沉重等不适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地奥司明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改善。

5、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原因引起的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导致心肌的收缩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引起心力衰竭。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走路累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等利尿剂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脏移植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等,可提高自身免疫力,对于不适症状的缓解也有积极意义。若患者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应前往正规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