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在走路时出现心里发慌的症状,可能与低血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脑供血不足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前往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低血糖:由于体内糖原含量较低,无法为机体提供能量支持,可导致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当影响到心脏时,则会出现心悸、出汗、饥饿等不适症状。此时应及时补充含糖的食物,如饼干、面包、糖果等,以缓解上述症状。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通常由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原因所诱发,患病后因冠脉狭窄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致使老人自觉胸闷、气短、乏力,并伴有出冷汗、焦虑不安等症状。此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治疗。
3.心律失常:若老年人本身患有严重贫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性疾病,加之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会导致心律异常,使患者自觉心中紧张、恐慌、不安。此时应遵医嘱使用盐酸普萘洛尔胶囊、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药物改善。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一般是由遗传、感染等原因所导致,患者发病期间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旺盛,会使新陈代谢加快,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易激惹、烦躁、多汗、消瘦、心动过速等典型临床表现。此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丙硫氧嘧啶片、甲巯咪唑片等药物治疗。
5.脑供血不足:如果存在脑动脉硬化的情况,可能会因为脑部血液灌注不足而导致脑供血不足,影响大脑正常生理功能,进而表现为说话困难、视物模糊、头晕眼花以及精神萎靡等症状。对此需遵医嘱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华法林钠片等药物治疗。
除上述常见情况外,还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所致。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身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