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中药后出现大便不成形的情况,可能是药物作用、饮食不当导致的现象,也可能与脾胃虚寒、肝气不调、湿热内盛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明确具体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1.药物作用:部分中药材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如麻仁丸等,可使肠道内的水分增加而达到泻下的目的。如果正在服用此类中成药,则可能会引起此现象发生。此时属于正常情况,无需特殊治疗,遵医嘱停用该类药物即可。
2.饮食不当:若喝了中药以后进食生冷、油腻的食物,比如冰镇西瓜、肥肉等,容易对胃肠道造成刺激,从而引发腹胀、腹泻等症状。此时需要调整自身的饮食结构,尽量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以适当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红柿、黄瓜、香蕉、火龙果等,能够补充体内所需的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有利于身体健康。
3.脾胃虚寒:多由长期处于寒冷环境中,或者经常进食生冷食物所导致,患病之后会导致脾脏运化功能减弱,所以会出现上述症状,还会伴随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情况。此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附子理中丸、小建中合剂等药物进行调理治疗。
4.肝气不调:通常是指肝脏的疏泄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胆汁的分泌,进而影响到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因此会诱发大便稀的症状。对此应积极寻求中医师的帮助,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使用逍遥散加减、柴胡疏肝散加减等方剂进行治疗。
5.湿热内盛:通常是由于外感湿热之邪或者是过食辛辣、肥甘厚腻的食物所致,患者主要表现为舌苔黄腻、口中黏腻、脘腹痞满不适、大便时溏时秘等症状。此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清热祛湿颗粒、二妙丸等药物来进行治疗。
除上述因素外,还可见于其他的可能性因素,比如胃肠炎、结直肠癌等疾病。若持续无缓解则应及时就医诊察,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