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感觉身体漂浮感怎么回事

杨璐 肾内科
滕州市中医医院 三甲
咨询

感觉身体漂浮感,可能是过度疲劳、贫血、低血糖、脑供血不足、急性脑梗死等原因引起的。

1、过度疲劳

如果患者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身体得不到休息,容易出现身体乏力、头晕、头痛等症状,还可能会感觉身体漂浮感。建议患者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也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缓解症状。

2、贫血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减少,并且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状态。由于红细胞减少,血液的携氧能力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身体虚弱、头晕、头痛、感觉身体漂浮感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药物进行治疗。

3、低血糖

低血糖是指血浆中葡萄糖水平下降,可能是因为糖摄入不足、糖生成不足、糖消耗过多等原因引起的。由于血糖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身体无力、心慌、面色苍白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感觉身体漂浮感的症状。患者可适当吃一些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糖果、巧克力等,通常可缓解症状。

4、脑供血不足

如果患者长期精神压力大、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脑动脉循环障碍,引起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感觉身体飘浮感的症状,还可能会伴有头晕、头痛等现象。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胶囊、尼莫地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指因供血障碍导致脑组织局部缺血、坏死出现神经功能损害,可能与长期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感觉身体漂浮感、头晕、头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抗血栓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医,明确疾病,对症治疗。

2023-09-07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走路或站立时感觉身体有轻微的摇晃感、漂浮

走路或者站立时感觉身体有轻微的摇晃感、漂浮感,多考虑是周围神经疾病导致的,也不排除是缺钙、癫痫等疾病导致,需要根据病因进行对应的治疗。

1、周围神经疾病

由于长期酗酒、吸烟等原因导致周围神经受到损害,在行走或者站立的时候,神经肌肉接头的功能可能会出现异常,从而引起不适的症状。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缺钙

可能是患者本身患有贫血,或者长期挑食,导致身体内钙元素摄入不足,从而出现肌肉痉挛、四肢无力等症状,在走路或者站立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上述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吃一些含钙量丰富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等,也可以多到户外晒太阳,可以遵医嘱口服碳酸钙D3咀嚼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3、癫痫

可能是患者本身患有癫痫,在疾病发作时可能会出现四肢抽搐、牙关紧闭等症状,从而出现上述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情绪激动,多注意休息,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卡马西平片、丙戊酸钠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帕金森病等疾病导致,也会出现上述症状。如果患者症状较为严重,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查体痂下有漂浮感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查体一般指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时发现痂下有漂浮感,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伤口感染、脂肪液化、结痂粘连、皮下积液等原因引起的。

1、正常现象

伤口愈合时会有结痂,结痂下面有新的血管和神经,新血管和神经比较脆弱,受到刺激后可能会出现疼痛、瘙痒等症状,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2、伤口感染

如果伤口受到细菌感染,可能会导致伤口出现脓液,还会伴有红肿、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碘伏、双氧水等进行消毒,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3、脂肪液化

如果患者伤口处脂肪较多,可能会导致伤口愈合不良,从而出现液化的情况,导致伤口下方出现液体,还会伴有疼痛、红肿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理盐水、聚维酮碘溶液等进行清洗,保持伤口清洁卫生。

4、结痂粘连

如果患者伤口处伴有结痂粘连的情况,可能会引起体格检查时出现痂下有漂浮感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局部伤口,缓解结痂粘连的情况。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5、皮下积液

如果在进行体格检查时,伤口处有液体积聚,可能会出现皮下有波动感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碘伏、酒精等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必要时,可以遵医嘱通过引流的方式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还可能是伤口异物、伤口愈合不良等导致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适当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黄瓜等,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维生素,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患者要注意痂下的皮肤护理,避免伤口碰水,以免引起伤口感染。

身体恶寒感怎么回事
身体恶寒感可能是由感染性休克、败血症、急性胆管炎、急性肾盂肾炎、食物中毒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器官功能障碍。此时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产热大于散热,从而出现畏寒、发热等症状。感染性休克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或喹诺酮类抗生素等进行抗感染治疗。 2.败血症 败血症是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并大量繁殖所引起的全身性的感染性疾病,在致病菌内毒素的作用下,会导致机体免疫细胞活化,释放多种炎症因子,引起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针对败血症的治疗主要是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如青霉素、万古霉素等,以控制感染源。 3.急性胆管炎 急性胆管炎由胆道梗阻合并细菌感染所致,当胆汁淤积时,胆盐刺激局部黏膜,产生神经反射性收缩,进而诱发胆绞痛的发生;同时炎症因子刺激可引起发热、寒战等临床表现。对于急性胆管炎的治疗,首先需解除胆道梗阻,可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如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 4.急性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多由上行感染引起,尿路中存在细菌滋生,这些细菌产生的毒素以及炎症因子会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包括发热、寒战等症状。急性肾盂肾炎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氨苄西林丙磺舒分散片等。 5.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被细菌、毒素或其他有害物质污染的食物后所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食物中的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影响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导致身体出现恶寒的情况。轻度食物中毒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通过适当休息来缓解症状,重症患者则需要及时就医,遵医嘱服用颠茄片、蒙脱石散等止泻药进行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体温变化,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安排超声波检查、CT扫描或MRI成像来评估内脏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