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热可能是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血两虚等导致的,怕冷一般是气滞血瘀、湿寒体质、阳气不足等导致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辨证下明确具体原因后对因处理。
1.阳虚体质: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当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导致机体阳气亏虚,温煦失职而偏于寒冷的状态。日常生活中可表现为畏寒肢冷、喜暖耐寒、小便清长、大便溏泄等症状。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等进行调理。
2.阴虚体质:如果长期熬夜、房事不节等原因导致体内阴液亏损,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则容易引起阴虚体质。由于阴不制阳,内生虚热,会导致患者出现手足心发热、午后潮热、形体消瘦、口燥咽干、盗汗遗精、五心烦热、颧红面赤、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数等病症。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药物治疗。
3.气血两虚:多是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所致,患病之后会导致脏腑失去气血滋养,致使身体失去濡养,引起肢体发凉、精神萎靡、头晕目眩、疲倦无力、失眠多梦等症状。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十全大补丸、人参归脾丸等药物进行调理。
4.气滞血瘀:通常是情志失调、外邪侵袭等因素引发气机郁滞,使血液运行受阻,造成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导致一系列症状。常见的有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胸闷气短、疼痛等症状。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麝香保胎丸、益母草颗粒等药物进行调理。
5.湿寒体质:若经常居住在潮湿的地方或者长时间涉水工作,导致寒湿之邪入侵体内,无法正常排出就会形成湿寒体质。常会出现四肢冰冷、浮肿、大便稀软、舌淡胖苔白滑等症状。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等药物进行调理。
此外,还可能与阳气不足、气虚体质有关。平时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同时可以适当吃羊肉、生姜等性质温热的食物,有助于改善怕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