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艾灸后眩晕特别厉害是怎么回事

李杭 针灸推拿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咨询

通常情况下,艾灸后眩晕特别厉害,多考虑是正常现象,但也不排除是操作不当、上火、过敏、体位性低血压等原因导致的,需要在明确病因后接受对症有效的治疗。

1、正常现象

艾灸是一种中医治疗方式,通过艾灸可以起到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等作用。如果患者本身体质比较虚弱,在艾灸后可能会导致身体的血液循环加快,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的症状。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的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通常在适当休息后会逐渐缓解。

2、操作不当

如果在艾灸时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局部的神经受到一定的刺激,伴随着局部的刺痛、酸胀等不适的症状。患者需要及时关注身体的变化情况,避免身体的损伤程度持续加重。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做一些剧烈的活动。

3、上火

如果患者在艾灸时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导致身体上火,也有可能会出现上述不适的症状,甚至会伴随着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不适的症状。建议患者在艾灸后可以适量饮用温水,缓解不适症状。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服用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丸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4、过敏

如果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对艾灸中的成分过敏,可能会诱发过敏反应,从而引起头晕、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等药物涂抹患处进行治疗。

5、体位性低血压

如果在艾灸时没有注意体位,可能会导致体位发生改变,诱发体位性低血压,从而引起头晕、视物模糊、恶心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奥曲肽、盐酸米多君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西红柿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建议患者在进行艾灸时需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还需注意避免在过饱、过饥、醉酒等状态下进行艾灸,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如果患者不适症状长时间未见缓解,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2023-09-04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出汗特别厉害是怎么回事?
出汗特别厉害可能是由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促进新陈代谢和热量产生。这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过度兴奋,从而引起出汗。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可以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缓解症状。 2.糖尿病 高血糖状态下,身体为了降低血糖浓度,会通过增加尿液排泄来减少体内糖分含量,此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出汗增多。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代谢,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3.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皮质醇和醛固酮,这些激素具有抗利尿作用,能抑制尿液排出,同时也能使皮肤血管扩张,促进水分蒸发而出现多汗现象。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如美替拉酮、酮康唑等可用于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4.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产生儿茶酚胺类物质的肿瘤,持续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导致血压急剧上升和心率加快,进而引起出汗。手术切除是治疗嗜铬细胞瘤的主要方法,对于无法手术或手术风险较大的患者,α-受体阻滞剂如盐酸坦索罗辛、甲磺酸酚妥拉明等可用于控制高血压症状。 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由于肾上腺皮质自主分泌过多醛固酮,导致体内钠离子潴留,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增大,从而引起出汗不畅。螺内酯、依普利酮等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用于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针对出汗异常的情况,建议进行内分泌相关检查,包括血液电解质分析、空腹血糖检测以及ACTH激发试验,以排除潜在的内分泌紊乱。生活方式方面,患者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以免加重出汗症状。饮食上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减轻症状。
艾灸后便秘是怎么回事
艾灸后便秘可能是气血不足、阴虚内热、寒邪凝滞、湿热蕴结、瘀血内阻等病因导致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1.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会导致脏腑功能减退,进而影响到肠道的正常运化和排泄功能,从而引起便秘。可以考虑使用补中益气汤来调理脾胃、升阳固表,改善气血不足的情况。 2.阴虚内热 阴虚内热时,体内津液亏少,大肠失去濡润,传导无力,可导致便秘的发生。针对阴虚内热所致的便秘,可选用增液承气汤加减进行滋阴清热、泻下通便。 3.寒邪凝滞 寒邪凝滞于肠胃,使气血运行不畅,进一步导致大便干结难解。对于这种情况,可选用理中丸合厚朴温中汤以健脾祛寒、行气导滞。 4.湿热蕴结 湿热蕴结于胃肠,耗伤阴液,燥屎内结,故见便秘。若为湿热蕴结型便秘,则需用枳实导滞丸等药物清利湿热、消积导滞。 5.瘀血内阻 瘀血内阻则气血不能通畅,进而影响到肠道的正常运转,出现便秘的症状。针对瘀血内阻引起的便秘,可用桃红四物汤加芒硝、厚朴等药活血化瘀、通腑泻浊。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粪便常规、生化检查以及腹部超声波检查,以评估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饮食方面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也有助于缓解便秘症状。
艾灸后便秘是怎么回事
艾灸后便秘可能是气血不足、阴虚内热、寒邪凝滞、湿热蕴结、瘀血内阻等病因导致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1.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会导致脏腑功能减退,进而影响到肠道的正常运化和排泄功能,从而引起便秘。可以考虑使用补中益气汤来调理脾胃、升阳固表,改善气血不足状态。此方剂由黄芪、党参等组成,需经中医师辨证后施用。 2.阴虚内热 阴虚内热是由于体内阴液亏损,导致阴阳失衡,出现虚火上炎的症状,如口干舌燥、便秘等。可选用滋阴清热类药物进行治疗,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以缓解不适症状。 3.寒邪凝滞 寒邪凝滞容易使气血运行不畅,进一步导致大便难以排出。针对这种情况,可采取温里散寒的方法进行治疗,如附子理中丸、小建中汤等中药方剂。 4.湿热蕴结 湿热蕴结于肠胃,易损伤津液,使大便变得干燥而难以排出。若为湿热蕴结所致,则应采用清热利湿的治法,代表方剂有葛根芩连汤、枳实导滞丸等。 5.瘀血内阻 瘀血内阻会导致气血不能畅通,进而影响到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泄功能,表现为便秘。对于瘀血内阻引起的便秘,可通过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中药方剂。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粪便常规、直肠指诊以及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便秘问题。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加重胃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