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吃阿司匹林黑便怎么回事

张宏康 消化内科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咨询

如果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黑便的情况,则可能是药物副作用、消化道溃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糜烂性胃炎、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导致。

1.药物副作用: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及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部分患者在使用该药物时可能会引起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以及大便发黑等症状。此时建议遵医嘱停用此药物,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2.消化道溃疡: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吸烟等原因可诱发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的发生。当患者长期大量服用此类药物时则会加重病情的发展,从而引发上述情况。若不及时治疗还可伴随腹胀、反酸、嗳气、食欲减退等症状。可以遵医嘱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保护胃肠黏膜的药物改善症状。

3.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有肝硬化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肝脏功能受损严重,会导致体内对凝血因子灭活的功能下降,进而增加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而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所以容易诱发出血的症状,表现为黑便。需要立即就医通过三腔双气囊管止血的方式进行处理,必要时还需配合外科手术等方式进行修补。

4.急性糜烂性胃炎:常因应激状态、酗酒等因素诱发疾病发作,患病期间由于胃壁黏膜充血水肿明显,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就会发生破溃出血的现象。而阿司匹林为非甾体抗炎药,会对胃肠道造成损伤,进一步加重病情发展,因此会出现上述表现。确诊后需遵医嘱采用注射用抑菌剂、硫糖铝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5.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多与剧烈呕吐、用力排便等情况有关,发病期间由于局部黏膜组织发生撕裂伤,不仅会引起呕血、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还会因为阿司匹林的影响而导致上述现象。一般可通过内镜下治疗、经喉镜机械止血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此外,还可能与胃癌相关,对于胃部存在肿瘤的患者而言,随着肿瘤体积的不断增大,会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影响正常血液循环流通,甚至会造成胃部血管破裂出血的表现。而阿司匹林作为常用的抗血小板凝聚药物之一,用药不当也会加重出血的症状。建议完善CT等相关检查后尽早明确病因,积极接受治疗。

2024-04-02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吃阿司匹林拉黑便怎么办
吃阿司匹林拉黑便可以考虑停用阿司匹林、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铁剂补充等治疗措施。如果黑便持续不改善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尽快就医以排除消化道出血等严重情况。 1.停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导致出血,引起黑便。停药后可使凝血功能恢复正常。 对于服用阿司匹林引起的轻微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停用阿司匹林的同时需要观察病情变化。 2.胃黏膜保护剂 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片、硫糖铝咀嚼片等通过在受损处形成一层保护层来减少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的损伤,从而减轻症状。 适用于因长期使用非甾体消炎药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轻度胃肠道不适及胃黏膜损伤患者。 3.质子泵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兰索拉唑肠溶片等能有效降低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和腐蚀,改善消化道不适症状。 适合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下消化道疾病且伴有上腹部疼痛、烧心等症状的患者。 4.H2受体拮抗剂 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胶囊、西咪替丁片等能够竞争性地阻断壁细胞上的组胺H2受体,减少胃酸的分泌量,缓解由高胃酸引起的不适感。 适用于存在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等下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以减轻胃部不适。 5.铁剂补充 铁剂补充可用于纠正缺铁性贫血,增加红细胞数量,改善贫血所致的乏力现象。 适用于因长期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导致缺铁性贫血的患者。 针对阿司匹林引起的黑色大便,应立即就医以评估出血风险,并根据医嘱决定是否继续用药。同时,建议定期监测粪便颜色和临床症状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黑便稀便怎么回事
黑便稀便可能是食物摄入过多色素、慢性胃炎、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食物摄入过多色素 如果短时间内食用了较多含黑色素的食物,如猪血、鸭血等,这些色素不能被机体完全吸收利用,进而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导致出现黑便和稀便的情况。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停止摄入相关食物后症状可自行缓解。 2.慢性胃炎 由于炎症因子刺激,会导致胃肠黏膜受损,影响到正常的消化功能,从而引起恶心呕吐以及食欲下降等症状。当胃部出血时,血液经过肠道会形成黑色的柏油样便。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钠等药物进行治疗。 3.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当息肉体积增大并伴有坏死脱落时,可能会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而引起出血,此时血液随粪便排出则会出现黑便的现象。对于较大的结肠息肉,可通过内镜下息肉电切除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4.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典型症状包括腹泻、腹痛、脓血便等,其中脓血便是由肠道黏膜糜烂、溃疡所致。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醋酸泼尼松龙片等药物控制病情发展。 5.大肠癌 大肠癌是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生长过程中可能侵犯周围组织结构,甚至发生破溃出血,此时血液经肠道分解后会呈现黑色,伴随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变细等情况。确诊需依赖病理活检,手术方式取决于癌症分期,早期可考虑内窥镜摘除或局部切除,中晚期则可能涉及结肠切除术。 针对黑便和稀便的症状,建议进行电子胃镜、结肠镜检查以评估食道、胃及结肠的状况。日常生活中,应减少食用颜色较深的食物,如酱油、黑芝麻等,以免加重黑便现象。
便便黑绿色怎么回事
便便黑绿色可能是食物因素、铁剂摄入、胃食管反流病、消化道出血、慢性浅表性胃炎等病因导致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食物因素 食用大量富含色素的食物如菠菜、紫甘蓝等后,由于未能及时被消化吸收,在肠道内长时间停留可能导致其颜色改变。这些食物中含有天然的植物色素,如叶绿素和花青素,它们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会在肠道中积累并随着粪便排出体外。针对此类原因导致的大便颜色异常,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缓解,减少相关高色素食物的摄入即可。 2.铁剂摄入 铁剂进入体内后,可与硫化物反应形成黑色化合物,进而出现大便呈黑绿色的情况。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氧气运输,但过量摄入会导致氧化还原反应增强,产生黑色物质。如果是由于药物引起的黑绿色大便,则需要停药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更换其他替代药品。 3.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由于胃酸分泌过多,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和损伤,引起上腹部疼痛、烧心等症状。当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时,其中的酸性物质可能随食物残渣一起返流至口腔和咽喉部,从而引起口臭和恶心呕吐现象;此外,由于炎症刺激,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情况。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建议遵循医嘱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等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 4.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时血液中的铁元素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大便呈现黑色柏油样外观。出血部位不同,伴随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如呕血、黑便、贫血等。如果确诊为消化道出血所致,应立即就医并接受相应治疗,例如使用注射用血凝酶止血。 5.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存在炎症反应,此时胃酸分泌增多,胃蠕动减慢,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延长,容易发生发酵产气,因此会出现腹胀、嗳气的现象。同时炎症细胞还会释放炎症介质,这些介质会刺激胃壁神经,引起胃痛的感觉。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促胃肠动力药改善不适症状。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大便的颜色、形状以及排便习惯的变化,如有持续性不适,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电子胃镜、结肠镜等相关检查以确定具体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