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为什么不建议婴儿用益生菌2联

董瑞 小儿内科
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 三甲
咨询

不建议婴儿用益生菌2联一般是因为益生菌2联中的益生菌属于活性益生菌,如果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婴儿肠道菌群紊乱,从而出现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

益生菌是肠道内的有益菌,可以合成消化酶,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还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改善便秘以及腹胀的情况。如果婴儿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益生菌进行治疗,能够调节肠道菌群,有助于促进疾病的恢复。但应避免长期服用益生菌2联,因为婴儿的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如果长期服用益生菌2联,可能会导致婴儿的肠道菌群紊乱,从而出现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

如果婴儿出现腹泻、腹胀等不适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婴儿到医院就诊,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家长应注意婴儿的饮食,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如雪糕、辣椒等,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2023-09-11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医生为什么不建议孩子吃益生菌?
医生不建议孩子吃益生菌可能是出于抗生素滥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先天免疫功能缺陷、长期饮食不当引起消化吸收功能障碍、遗传易感性、感染性疾病后遗症等考虑。上述情况下,盲目补充益生菌可能加重症状或影响病情恢复,因此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1.抗生素滥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由于抗生素具有广谱杀菌作用,会导致正常寄居于人体内的细菌被大量杀灭,进而影响肠道微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谨慎,遵循医嘱,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滥用。 2.先天免疫功能缺陷 先天免疫功能缺陷可能导致机体无法有效抵御病原体入侵,此时服用益生菌可能加剧感染风险。对于此类患者,通常需要接受专业医疗团队制定的个性化管理方案,包括营养支持和免疫调节治疗等。 3.长期饮食不当引起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出现腹泻、腹胀等症状。补充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改善症状。针对此原因引起的不适,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来缓解症状。 4.遗传易感性 遗传易感性指个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感程度受基因控制,可能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和耐受性。对于存在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应定期进行相关健康评估,监测肠道微生物的变化情况。 5.感染性疾病后遗症 感染性疾病后遗症可能导致肠道黏膜损伤,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针对此病因,可选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以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此外,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必要时,可以考虑进行血常规、便常规以及电解质水平检测,以辅助诊断并调整治疗策略。
医生为什么不建议孩子吃益生菌?
医生不建议孩子吃益生菌可能是由于考虑到细菌感染、抗生素使用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食物不耐受、乳糖不耐受或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不全等病因。在未明确病因前盲目补充益生菌可能会影响病情恢复或加重症状,因此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益生菌或其他药物。 1.细菌感染 当儿童存在细菌感染时,体内免疫系统处于活跃状态,对抗外来病原体。此时若摄入外源性益生菌,可能引起机体产生过度反应,加重感染。对于细菌感染的患儿,需要遵医嘱使用针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 2.抗生素使用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 由于抗生素具有杀灭或抑制有害菌的作用,在儿童中广泛使用可能导致正常菌群减少,进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出现腹泻、腹胀等症状。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和不易消化的食物摄入量,有助于改善症状。 3.食物不耐受 如果孩子对某些食物成分过敏或不耐受,食用益生菌可能会加剧胃肠道不适症状。可以到医院通过血清检测、皮肤点刺试验等方式来确定孩子是否对特定食物过敏或不耐受。 4.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小肠黏膜损伤后,双歧杆菌数量减少,无法分解大量乳糖所致。补充益生菌可促进双歧杆菌生长,但同时也会增加乳糖不耐受的风险。患者平时要尽量少吃含乳糖高的食物,比如牛奶、羊奶等。 5.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不全 由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过早给予益生菌可能会影响其自身有益菌群建立平衡状态,从而影响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可以在医师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调理脾胃的药物来进行治疗,比如小儿健脾散、醒脾养儿颗粒等。 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特别是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的可能性,例如胃肠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等。必要时,应考虑进行胃镜检查以评估内脏状况。
婴儿为什么不建议穿袜子
婴儿的足部发育不全、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出汗、血液循环障碍、下肢静脉曲张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穿袜子对婴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不建议给婴儿穿袜子。 1.足部发育不全 由于年龄较小,足部骨骼和肌肉发育还不完全,此时穿袜子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因此,在此阶段应尽量减少对足部的束缚,让其处于自然状态。 2.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 婴幼儿时期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成熟,皮肤汗腺发育也不够健全,通过排汗散热的能力较弱,如果穿着过厚会影响散热,导致体温升高。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使用退热贴或者用毛巾沾温水给宝宝擦拭身体帮助降温。 3.易出汗 因为宝宝新陈代谢旺盛,产热量相对较多,而汗腺发育不完善,所以容易出汗。若家长盲目给患儿增减衣物,可能会诱发感冒、发烧等不适症状。对于此类现象,可以通过适当开窗通风的方式进行改善。 4.血液循环障碍 由于新生儿的血管比较细,尤其是下肢部位,如果此时再穿上衣,可能就会增加下肢血液回流的压力,从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的情况发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5.下肢静脉曲张 主要是因为先天性的浅表静脉壁薄弱或者是瓣膜关闭不全引起的,会导致下肢静脉出现扩张以及迂曲的现象。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穿戴弹力袜,以辅助改善病情。 此外,家长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脚趾是否正常,是否有畸形等情况。必要时可带孩子到医院做血常规、微量元素检测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