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胃的抗胆碱能药有哪些

2023-09-27214人阅读
樊甲

樊甲 三甲

安庆市立医院 - 消化内科

治胃的抗胆碱能药主要包括硫酸阿托品片、消旋山莨菪碱片、颠茄片、盐酸哌仑西平片、奥替溴铵片等,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1、硫酸阿托品片

硫酸阿托品片属于抗胆碱能药物,服用以后能够解除胃肠道的痉挛,可以用于治疗胃肠道蠕动减慢引起的不适症状,比如腹胀、腹痛等。

2、消旋山莨菪碱片

消旋山莨菪碱片具有外周抗M胆碱受体的作用,服用以后可以解除平滑肌痉挛,改善微循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绞痛,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肾绞痛、胆绞痛等。

3、颠茄片

颠茄片是一种抗M胆碱受体药,具有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也具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达到解救有机磷中毒的效果。如果存在胃肠道蠕动减慢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

4、盐酸哌仑西平片

盐酸哌仑西平片属于一种抗过敏的药物,具有阻断神经冲动的功效,也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达到止吐的效果。如果存在胃肠道蠕动减慢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

5、奥替溴铵片

奥替溴铵片属于一种解痉类药物,服用以后能够解除平滑肌痉挛,可以用于治疗因胃肠道痉挛引起的疼痛、腹泻等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健康,尽量吃清淡类的食物,但是避免吃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也不可以吃生冷寒凉类的食物。若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举报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胆碱能危象的治疗
胆碱能危象的治疗可以考虑抗胆碱酯酶药、胆碱酯酶复活剂、阿托品、新斯的明等药物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获得专业评估和治疗。 1.抗胆碱酯酶药 抗胆碱酯酶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来减少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分解,从而增强神经信号传递,缓解胆碱能亢进的症状。这类药物可减轻由胆碱能神经活动过度激活引起的症状,如流涎、多汗和腹泻。因此,对于胆碱能危象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胆碱酯酶复活剂 胆碱酯酶复活剂能够逆转胆碱酯酶被抑制的状态,使被抑制的胆碱酯酶恢复活力,从而改善症状。该类药物能够有效对抗胆碱酯酶被抑制所导致的中毒反应,故而对胆碱能危象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3.阿托品 阿托品是一种抗胆碱药,通过阻断M受体而发挥效应。通常采用口服、注射等方式给药。阿托品可用于治疗胆碱能危象,因为它能竞争性地阻断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结合,从而减轻胆碱能亢进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例如瞳孔扩大、心率加快及腺体分泌减少等。 4.新斯的明 新斯的明为抗胆碱酯酶药,通过促进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的释放并延长其生理作用时间来起到效应,一般口服或注射使用。新斯的明适用于胆碱能危象的急性期,因为该药物能增加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浓度,加强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从而缓解由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所致的肌无力等症状。 在治疗胆碱能危象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状况。同时,注意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电解质紊乱。
抗胆碱酯酶药有哪些
抗胆碱酯酶药包括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颠茄、丙环定等。这些药物通过阻断乙酰胆碱受体来缓解平滑肌痉挛和抑制腺体分泌,常用于治疗胃肠绞痛、青光眼等疾病。建议在使用前咨询医生或药师,并按照医嘱进行用药。 1.阿托品 阿托品用于有机磷中毒的解救和治疗感染性休克。该药物能阻断乙酰胆碱受体,从而对抗有机磷类毒物的作用。 通常口服给药,剂量依病情而定。使用时需注意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 2.山莨菪碱 山莨菪碱适用于解除平滑肌痉挛引起的腹痛、胃肠绞痛等。本品具有阻滞M-胆碱受体的作用,使乙酰胆碱不易与受体结合,因而达到缓解平滑肌痉挛的目的。 常用剂量为每次50mg,每日3次。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慎用。 3.东莨菪碱 东莨菪碱常用于晕车、晕船及防治放射病呕吐。此药可选择性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前庭神经功能,起到镇吐效果。 可以通过注射或者口服给予,具体用量需要遵医嘱。不宜与中枢抑制剂合用。 4.颠茄 颠茄可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所致疼痛以及各种内脏绞痛。颠茄能够直接作用于平滑肌,解除其痉挛状态,从而产生止痛的效果。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哺乳期妇女慎用。 5.丙环定 丙环定是一种抗胆碱酯酶药,主要用于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抢救。本品能竞争性拮抗有机磷酸酯类对体内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恢复被抑制的胆碱酯酶活性。 肾功能减退者应减少剂量。肝炎患者长期服用须定期检查肝功能。 以上药物均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使用,不可自行盲目用药。在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期间,应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口干、视力模糊等副作用,及时处理。
胆碱能危象的治疗?

胆碱能危象一般指的是胆碱能型中毒。胆碱能型中毒的治疗方式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因决定,常见的病因有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变、脑部炎症等。
1、颅脑外伤
颅脑外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于头部造成的脑组织器质性损伤,常出现头痛、头晕、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患者头部受到外力撞击,可能会导致脑组织受损,进而引起胆碱能型中毒。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通过头部CT等检查明确诊断。如果患者病情比较轻微,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则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2、脑血管病变
脑血管病变是指脑部血管发生病变,常见于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如果患者脑血管发生病变,可能会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胆碱能型中毒。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3、脑部炎症
脑部炎症是指脑实质感染导致的炎症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患者脑部炎症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受损,进而引起胆碱能型中毒。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曲松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还可能与中毒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后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胆碱能性荨麻疹的具体症状有哪些
胆碱能性荨麻疹的典型症状包括风团、瘙痒、烧灼感、刺痛,以及气促,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就医。 1.风团 胆碱能性荨麻疹是由体温升高或精神紧张导致出汗增多,使体内乙酰胆碱释放增加而诱发。这种情况下,皮肤黏膜的小血管扩张,组织胺等炎症介质被释放,从而引发风团。风团通常出现在躯干和四肢近端,可能伴有轻微的红晕。 2.瘙痒 胆碱能性荨麻疹患者受到温度变化刺激时,会促使肥大细胞产生并释放具有炎症活性的化学介质,这些介质能够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进而出现瘙痒的症状。瘙痒通常局限于身体受热后接触的区域。 3.烧灼感 当胆碱能性荨麻疹患者的体温上升或处于高热状态时,会导致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此时为维持体温恒定,机体会通过汗腺分泌来调节体温,若此时存在遗传性体质异常,则会出现烧灼感的现象。烧灼感多发生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褶皱处。 4.刺痛 由于胆碱能性荨麻疹患者的体温升高,会引起体内组胺水平增高,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进而引起局部水肿和刺痛的感觉。刺痛感通常出现在皮肤表面,可能伴随有瘙痒或烧灼感。 5.气促 胆碱能性荨麻疹患者在高温环境下,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会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引起气促的情况发生。气促可能由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加剧引起,严重时可能导致窒息。 针对胆碱能性荨麻疹的症状,建议进行过敏原测试以确定是否存在相关过敏反应。治疗措施包括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或氯雷他定,以及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托品等药物缓解症状。患者平时应避免触发因素,保持适当的室温和湿度,穿着透气舒适的衣物,以减少症状的发生。
胆碱能危象症状
胆碱能危象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肌颤搐、瞳孔缩小等,这些症状可能表明神经系统受到严重干扰。由于胆碱能危象可能导致生命危险,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1.恶心 当患者存在胆碱酯酶抑制剂过量使用的情况时,会导致体内乙酰胆碱蓄积过多,刺激胃肠道平滑肌过度收缩,进而引发恶心的症状。恶心感通常发生于上腹部,可能伴随食欲不振或其他消化系统不适。 2.呕吐 由于药物作用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和神经递质失衡,使胃肠道肌肉强烈收缩,从而引发呕吐反应。呕吐可以是急性胆碱能危象的一个紧急症状,在任何时间出现且可能伴有剧烈腹痛。 3.腹泻 胆碱能受体被激动后,会引起肠蠕动增加,导致腹泻的发生。此外,药物引起的直接刺激也可能导致肠道炎症和分泌性液体增多,进一步加重腹泻。腹泻常表现为频繁的大便次数和水样便,可能影响电解质平衡。 4.肌颤搐 胆碱酯酶抑制剂会提高中枢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的浓度,导致神经冲动传导异常,引起肌肉痉挛和震颤。肌颤搐多见于四肢近端,有时可扩散至全身,严重时可能导致行动困难甚至跌倒。 5.瞳孔缩小 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来影响瞳孔括约肌的功能,使其收缩,引起瞳孔缩小的现象。瞳孔缩小可能是胆碱能危象的早期征兆之一,需要密切观察以防止进一步发展为更严重的症状。 针对胆碱能危象的相关症状,建议进行血液生化检测,包括胆碱酯酶活性测定,以及必要时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胆碱酯酶复活剂如碘解磷定注射液等,重症情况下需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处理。日常生活中,应妥善保管和使用相关药物,避免误服或过量使用,同时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发现疑似胆碱能危象的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