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0.3严重吗

2024-05-07288人阅读
雷进俊

雷进俊 三甲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 血液科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正常情况下占比较低,一般为0%-5%。若患者出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0.3的情况,则可能是由药物因素、感染性疾病、过敏反应、寄生虫病、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此时是否严重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1.药物因素:如使用氯苯那敏片等抗组胺药,以及注射用亚甲蓝等药品时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通常不伴有不适症状,停药后即可恢复至正常范围。

2.感染性疾病:如真菌感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由于受到外界致病微生物的影响,可能会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外周血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建议遵医嘱应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治疗,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氟康唑颗粒、伊曲康唑胶囊等抗真菌类药物改善病情。

3.过敏反应:如果自身属于易过敏体质,在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的情况下,就容易诱发机体产生变态反应,从而造成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0.3的现象发生,并且还可能伴随有皮肤红斑、瘙痒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药物缓解。

4.寄生虫病:常见于蛔虫病、血吸虫病等,当体内存在寄生虫感染时,会刺激到局部组织和神经,从而使嗜酸性粒细胞释放增多。对此需遵医嘱应用吡喹酮片等驱虫药进行治疗。

5.血液系统疾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等,此类患者的骨髓功能会出现异常,所以会导致体内生成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应及时前往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再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

此外,还有部分情况也可能会导致该指标数值发生变化,比如恶性肿瘤。若发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0.3的情况,可以及时去医院血液内科就诊,通过视诊、血常规、CT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然后遵照医嘱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举报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0.20正常吗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0.20一般是不正常的。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粒细胞一样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但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嗜酸性粒细胞,在骨髓中的数量较少。嗜酸性粒细胞具有杀伤细菌、寄生虫的功能,也是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正常值为0.5%-5%,所以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0.20%是不正常的,属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偏低。 1、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患者的血液白细胞计数一般会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会出现偏低的情况。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如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盐酸环丙沙星片等。 2、副伤寒 副伤寒是由副伤寒甲、乙、丙三种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患者的血液白细胞计数会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会出现偏低的情况。可遵医嘱使用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治疗。 3、烧伤 严重烧伤患者的皮肤大量受到热损伤,组织内的嗜酸性粒细胞会被大量消耗,从而导致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偏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等药物进行治疗。 4、大手术后的恢复期 此时患者身体机能还未完全恢复,也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偏低的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通常在身体机能恢复后会自行缓解。 5、风湿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也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偏低的情况。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氨甲蝶呤、来氟米特等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需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愉悦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过大。
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偏高的原因
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偏高可能与感染性发热、药物副作用、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球蛋白血症等疾病有关。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比例异常,进而引发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感染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炎症反应所致,这些病原体会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中性粒细胞以对抗感染。针对不同类型的感染,可采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等进行针对性治疗,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利巴韦林颗粒、盐酸伐昔洛韦胶囊等。患者需要遵医嘱用药。 2.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活跃,进而引起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若发现是药物引起的,则应立即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停用后通常可以自行恢复。 3.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时由于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使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外周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出现偏高的现象。对于急性白血病,主要是通过化疗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注射用环磷酰胺、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等。 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克隆性疾病,其特征为无效造血和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部分病人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但也可伴有原始细胞增多,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需个体化制定,可能包括去甲基化药物如地拉罗司分散片、阿扎胞苷胶囊等,以及促进分化剂如碳酸锂片、甲睾酮片等。 5.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淋巴浆细胞肿瘤的一种类型,由单克隆B淋巴细胞恶性增殖引起,当病情发展至一定阶段时,会导致脾脏肿大,此时会出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表现。巨球蛋白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等方法,常用药物有苯丁酸氮芥片、环磷酰胺注射液等。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以便及时发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变化。必要时,还需进行骨髓穿刺活检等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的血液学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