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医劳虚是怎么回事

邵韶楷 中医内科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咨询

劳虚通常是指劳累后出现的虚弱状态,劳累后出现的虚弱状态可能是气虚、血虚、阴虚、脾虚、肾虚等原因导致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的原因进行治疗。

1、气虚

气虚是指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患者可能会出现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2、血虚

血虚通常是指人体血液不足,不能充分濡养脏腑、经络、形体,进而出现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肢体麻木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八珍丸、归脾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红枣、猪肝等食物进行调理。

3、阴虚

阴虚是指由于阴液不足,不能滋润、不能制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患者可能会出现口燥咽干、心烦失眠、手足心热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滋阴的食物,如百合、银耳等。

4、脾虚

脾虚是指由于脾脏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系列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5、肾虚

肾虚通常是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可能与劳累、房事过多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金匮肾气丸、知柏地黄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羊肉、牛肉等食物进行调理。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3-09-04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中医把脉说脉虚是怎么回事

中医把脉说脉虚可能是气血不足、脾胃虚弱、肾阳虚、心阳虚、肝气郁结等原因导致的,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1、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可能是由于先天体质虚弱、饮食不节、情绪波动大等因素导致,患者会出现手足麻木、失眠多梦、面色苍白等症状,还会出现脉虚的现象。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八珍颗粒、归脾丸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针灸气海穴、血海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2、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可能是由于饮食不当、过度劳累、久病不愈等因素导致,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腹泻、面色苍白等症状,还会出现脉虚的现象。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参苓白术散、六君子丸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治疗。

3、肾阳虚

肾阳虚可能是由于久病伤肾、素体阳虚等因素导致,患者会出现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还会出现脉虚的现象。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针灸肾俞、命门、腰阳关等穴位进行治疗。

4、心阳虚

心阳虚可能是由于先天体质虚弱、过度劳累、久病不愈等因素导致,患者会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还会出现脉虚的现象。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参附强心丸、心宝丸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针灸心俞、郄门、神门等穴位进行治疗。

5、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可能是由于情志郁结、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患者会出现胸胁胀痛、善太息、脉弦等症状,还会出现脉虚的现象。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柴胡舒肝丸、加味逍遥丸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针灸太冲、行间、期门等穴位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平时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脉虚的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中医所说的“虚不受补”是怎么回事?
中医所说的“虚不受补”可能是由气血不足、阴盛阳衰、脾胃虚弱、肾阳虚、肺气虚等病因导致的,此时补益反而会加重病情。若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应咨询专业医生以调整治疗方案。 1.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会导致身体各组织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供应和氧气支持,从而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可以考虑使用补血益气类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如四物汤、八珍汤等。 2.阴盛阳衰 阴盛阳衰是指体内阴阳失衡,表现为阴寒过盛而阳气不足。这种情况容易导致脏腑功能减退,进而引发各种病症。针对阴盛阳衰的情况,可选用温阳散寒药物进行调治,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3.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会影响食物消化吸收,使人体无法有效利用营养物质,进一步影响气血生化,导致乏力等症状。对于脾胃虚弱者,可通过饮食调整和服用健脾养胃中成药来改善症状,如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丸等。 4.肾阳虚 肾阳虚是肾脏阳气不足,不能温煦机体所致,此时会出现畏寒怕冷、腰膝酸软无力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滋补肾阳的中药进行调理,比如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等。 5.肺气虚 肺气虚则呼吸机能减弱,吸入之清气不能布达于周身,故少气不足以息;卫外不固则腠理疏松,常自汗出。若确诊为肺气虚,可遵医嘱用补肺益气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例如补肺汤、玉屏风散等。 针对“虚不受补”的情况,建议采取饮食疗法,如小米山药粥、当归生姜羊肉汤等,以温和滋养的方式补充体虚。同时,应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恢复能力。
中医所说的“虚不受补”是怎么回事?
中医所说的“虚不受补”可能是由气血不足、阴盛阳衰、脾胃虚弱、肾阳虚、肺气虚等病因导致的,此时补益反而会加重病情。若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会导致脏腑功能减退,进而影响到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在治疗时应以补益气血为主,可以遵医嘱使用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汤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2.阴盛阳衰 阴盛阳衰是指体内阴阳失衡,导致阳气不足,不能温煦机体,从而出现畏寒怕冷、消化不良等症状。针对这种情况,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中成药来改善症状。 3.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使人体无法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进一步加重虚弱状态。对于脾胃虚弱者,可考虑应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中药方剂健脾开胃。 4.肾阳虚 肾阳虚是肾脏阳气不足,推动血液运行无力,温煦脏腑机能衰退所表现的病理现象。若肾阳亏虚,则不能温煦脏腑,故而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白、舌淡苔白滑、脉沉迟弱等症。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丸等药物进行调理。 5.肺气虚 肺气虚则宣发肃降功能失调,导致呼吸困难、声音低微、自汗等症状。可遵照医生的意见用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减来缓解不适。 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测定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饮食方面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过于油腻或刺激性的食物,如肥肉、辣椒等。